我們平時所說的“胯骨疼”,在醫學上我們稱之為髖關節疼痛。髖關節是連線軀幹和下肢的重要結構,一邊是骨盆,一邊是股骨,二者連線的部分就是髖關節,由股骨頭和髖臼組成,它承載了人體上部的重量,直接影響站立和行走。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等軟組織豐富,結構複雜。引起髖關節疼痛的疾病有很多,股骨頭壞死、滑膜炎、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突出等都可引起髖關節痛。
一、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是我國常見的一種髖關節致殘性疾病,是由於骨內迴圈障礙、骨細胞死亡,繼而導致股骨頭結構發生改變,後期股骨頭塌陷、髖關節疼痛及功能障礙。
1、創傷性:創傷導致股骨頭壞死,如外力撞擊引起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髖部外傷、髖關節扭挫傷等。可直接或間接損傷股骨頭血運,從而導致股骨頭缺血壞死。
創傷是造成股骨頭壞死的主要因素。但創傷性股骨頭缺血壞死發生與否、範圍大小,主要取決於血管破壞程度和側支迴圈的代償能力。
2、非創傷性: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的致病因素很多,包括酗酒、大劑量激素治療後、區域性放射治療後、減壓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凝血性功能障礙、血紅蛋白病,等等。其中,酗酒和激素導致股骨頭壞死是我國最常見的原因。
藥物導致股骨頭壞死,如因氣管炎、哮喘、風溼、類風溼、頸肩腰腿痛、糖尿病、面板疾患等,而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
酒精刺激導致股骨頭壞死。由於長期大量的飲酒而造成酒精在體內的蓄積,導致血脂增高和肝功能的損害。血脂的升高,造成了血液粘稠度的增高,血流速度減緩,使血液凝固性改變,因而可使血管堵塞,出血或脂肪栓塞,造成骨壞死。臨床表現為酒後加重、行走鴨子步、心衰、乏力、腹痛、噁心嘔吐等。
二、髖關節炎
髖關節炎初期表現並不明顯,症狀表現多為間歇性,加上症狀表現並不是全身性的,所以很難引起朋友們的注意。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髖關節炎症狀也會逐步明顯,出現僵硬、酸脹、疼痛,甚至活動受限。
本病的發生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肥胖:體重的增加和髖關節炎的發病成正比關係。肥胖是病情加重的因素。肥胖者的體重下降則可以減少髖關節炎的發病。
2、骨密度:當軟骨變薄、變僵硬時,其承受壓力的耐受性就減少,因此,在骨質疏鬆者出現髖關節炎的機率就增多。
3、外傷和外力的承受:當關節承受肌力不平衡並加上區域性壓力,就會出現軟骨的退行性變。正常的關節和活動甚至劇烈運動後是不會出現骨性關節炎的。
4、遺傳因素:不同種族的關節受累情況是各不相同的,在白種人多見,但有色人種及國人中少見,性別亦有影響,本病在女性較多見。
髖關節承受著人體的巨大重量,其關節軟骨的變形發生最早,具有特徵性病變。軟骨基質內糖蛋白丟失時關節表層的軟骨軟化,在承受壓力的部位出現斷裂,使軟骨表面呈細絲絨狀物。以後軟骨逐漸片狀脫落而使軟骨層變薄甚至消失。
軟骨下的骨質出現微小的骨折、壞死,關節面及周圍的骨質增生構成X線上的骨硬化和骨贅及骨囊性變。關節滑膜可因軟骨和骨質破壞,代謝物脫落如關節腔而呈腔增生性改變,包括滑膜細胞的增生和淋巴細胞的浸潤。嚴重的髖關節炎的關節囊壁有纖維化,周圍肌腱亦受損。
三、髖關節結構自身異常
這類病者可能有髖關節特殊病史,如髖關節先天性疾病或曾經有髖關節脫位病史等,常常會偶發關節疼痛,一般情況通過休息和服用一些消炎鎮痛藥即可好轉。若關節疼痛,經過服藥和休息仍不能改善,應及時就診於專科醫生處,尋求有效治療方案,儘早解除髖關節疼痛。
四、關節周圍組織損傷
這類患者多有外傷史或久行久立。休息或口服消炎鎮痛類藥物可緩解。
溫馨提示:髖關節病變常表現為疼痛、酸脹及關節活動受限。若下蹲時髖關節疼痛加重,就表明可能存在髖關節病變。髖關節疾病預防很難,因此面對疼痛,應儘早前往專科就診,尋求正規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