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副主任醫師 王清賢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人被分成了三種狀態,也就是三類人。  

  一種狀態是“已病”,就是說你已經有了明顯的身體問題,一些檢查指標也是陽性的,可能是高血壓、糖尿病,也可能是動脈硬化,或是慢性的腎病、肝病,等等。

  第二種狀態就是“欲病”,就是快要得病了,還沒有明確的疾病,在體檢當中,你可能沒有明顯的陽性指標,但是你自己感覺到有一些不適,比如早晨不想起床,起床有些乏力或者是坐在椅子上或沙發上總想把腳放在高處才會覺得更舒服。另外有一些朋友會喝點兒濃茶或咖啡才能感覺興奮一些,還有的人睡眠質量不高,睡不著或者睡得時間長,但起床後仍覺得很累,只爬三四層樓梯就會出現氣短、心慌、腿軟。那麼,這些可能都說明你在“欲病”這樣一個狀態。

  “欲病”狀態的人其實很多,包括我們經常說的慢性疲勞綜合徵,比如說,眼睛總是疲乏的,人總是昏昏欲睡,或者是精力不集中,一個人老是發呆,有的時候在工作時又不願意與客戶見面,不願意與別人說話,或者一開始工作就感覺心煩意亂,這些可能也都說明你在“欲病”的狀態裡。當然,一部分人還有一些臨床的症狀,比如說四肢肌肉總是痠疼,有的時候可能會心慌、胸悶,但是查心電圖卻沒有發現問題,或者常常容易感冒,還有就是消化系統總是時好時壞,有的人可能有下肢浮腫,但反覆查尿都沒問題等,這恐怕也在“欲病”這個狀態。“欲病”狀態的人在全體中是佔相當大的比例的。我們說現在亞健康的人群在中國已經達到百分之七十了,越大的城市中的亞健康比率越高,尤其是腦力勞動者和青年奮鬥者,這都是需要我們關注的。

  

  還有一個狀態是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未病”。這個未來的“未”就代表著還沒得病,也就是我們講的健康狀態。中國的先賢說“上醫是醫未病之病”,大家聽著可能有點拗口,意思就是最高明的大夫是給你調整的,讓你一直處於“未病”的狀態,也就是一直保持健康狀態的,這是最高明的大夫;“中醫醫欲起之病”,能調整欲病,這樣的大夫才是中等水平。“下醫醫已病之病”,這句話的本義不是說治病的大夫都是“下醫”。

  意思是:我們如果等著這個病已經生成了再去治,實際上面對疾病的醫生,很多時候是非常無奈和遺憾的,醫學從來不是萬能的,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醫生並不願意看到更多的患者,而是更願意去做一些“中醫”和“上醫”的工作,因為“上醫”的工作就是維護健康養生的醫學,做的是未雨綢繆,防病於先的工作。“中醫”實際上是早期干預的預防醫學,這叫防微杜漸,欲病就萌,在疾病的萌芽階段,你已經是灰色狀態了。我要把它拉到健康狀態,也就是未病狀態。下醫,就是對治那些已經得了的病。“已病”也要早治,而且還要防止傳變,比如糖尿病本身不可怕,但它如果合併了腎病、心臟病就不好了,高血壓引發腦出血則更嚴重,甚至會讓人失去生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