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崔文成

  1、天氣因素:適度秋凍

  初秋暑溼瀰漫,有的孩子可出現食慾不振等,宜注意化溼祛暑。

  中秋氣候宜人,往往食慾大振,容易積食傷乳;忍點飢、受點寒,歷代兒科醫家都視為育兒的金科玉律。公元1294年元代著名兒科醫家曾世榮在《活幼心書・小兒常安》中說:“四時欲得小兒安,常要一分飢與寒;但願人皆依此法,自然諸疾不相干。”到了明代,醫家萬密齋針對當時的社會育兒過分強調暖衣、飽食,在《育嬰家祕》提出“若要小兒安,常受三分飢與寒”。當今物質生活豐富,人們攝取的食物熱量越來越高,“常受三分飢與寒”更具現實意義。濟南市中醫醫院兒科崔文成

  晚秋則接近冬天,天氣日漸寒冷,哮喘、慢性咳嗽、胃炎等“寒”病開始出現,既要注意讓孩子經受適度的“秋凍”,進行耐寒鍛鍊,也要注意給孩子適當加衣。

  這個“適度”應該怎麼掌握呢?孩子安靜狀態時,摸摸孩子的手,如果稍有點兒涼,手心不熱,再摸摸背上沒有汗,那就是穿得正好;如果手心熱乎乎的,背上有汗,那就是穿多了。

  2、生物因素:加強防護

  感冒、發燒、腹瀉……這些疾病襲來時,很多媽媽認為是因為孩子受涼了、吃多了,其實不全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人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的過程。面板和黏膜是人和自然的邊界,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隨著嬰兒降生時的啼哭,微生物就會進入呼吸道;隨著第一口母乳,微生物就會進入消化道。微生物有一部分是好的,比如酵母菌、益生菌等;一部分是隨風草,身體條件好呢,它幫助你;身體條件不好呢,它導致你得病,叫做條件性病原體;再就是致病的病原體,比如腸道病毒等。

  微生物突破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面板粘膜,入侵呼吸道時,會導致感冒、喉炎、扁桃體炎、氣管炎、肺炎等疾病;入侵消化道時,則會出現急性胃炎、腸炎等疾病。入侵淋巴系統時則會出現腺樣體肥大,頜下、頸部等淋巴結腫大,腸繫膜淋巴結炎等;微生物突破人體的第二道防線--淋巴組織時,就有可能長驅直入,傷害人體的心肝腎等器官了,其中以心肌炎最為常見。

  怎樣預防呢?加強鍛鍊、保持衛生、接種疫苗等都有效,會減少疾病的發生,關鍵是加強防護,避免感染!

  3、情志因素:貴在平和

  有的孩子會因為情志因素間接致病,因為天氣對成人的影響非常明顯,看到秋風蕭瑟、落葉滿地,有的會生出的悲觀情緒,心情低落,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很多孩子一到吃飯時就鬧肚子疼,不吃飯,或者有咬指甲咬手指頭的習慣,往往是家長在吃飯時批評孩子,對孩子發火了。

  古時餐前會撞鐘奏樂,音樂伴餐古已有之。中外歷史上,帝王將相、達官貴人盛宴饗客時,無不彈奏絲竹管絃以助雅興。《周禮・天官・膳夫》雲:“以樂侑食,膳夫受祭,品償食,王乃食,卒食,以樂徹於造。”現在醫學、心理學的實踐也證明,音樂對人的情緒影響極大。適宜的音樂能提高消化系統植物神經的興奮點,起到增強食慾、幫助消化的作用。因為脾是喜樂之官,心情舒暢有利於消化,吃飯前不能批評孩子,應該放點音樂,表揚表揚孩子。睡覺前也要說點好話安撫一下,否則,孩子容易夜驚、做惡夢。孩子做錯了,什麼時候才能說說呢?“一年之季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飯後可以說上幾句,最好是變批評為期望,批評後一定要指明方向,最忌諱不提具體要求的批評,孩子就像被打了一悶棍一樣找不著北,光剩下鬱悶了。家長對孩子應該“早上指路、飯前高興、睡前安慰”。

  年齡大一些的孩子,有一種令家長備感頭疼的“怪病”:節假日或雙休日時好好的啥事兒沒有,快上學了,或是到了週日晚上就情緒煩躁、腹痛、發燒等,這是“假日綜合症”,適當安慰、鼓勵、調理,安排好作息時間,大多就可以解決問題。

  還有一種叫做“青春期潮熱”,孩子往往情緒煩躁、難受,忽熱忽冷的,發熱持續時間比較短,反覆折騰。家長往往很著急,問醫生這得折騰到什麼時候?我都告訴他們這是生長過程中的一種表現,不需要特別治療。要保持樂觀,長長就好了。

  為什麼會出現青春期潮熱?中醫用‘天癸’解釋人體的生長髮育,這個‘天癸’要是翻譯成西醫,大體上可以用激素來概括。人生就像飛機飛行的過程,出生是起飛,慢慢爬高,激素水平由低到高,這個過程大約是0到18歲;然後進入平穩執行期,到了開始降落時,就是進入更年期了,激素水平急速下降。大家都知道更年期時,人會煩躁、出汗、脾氣暴躁,飛機降落時顛簸難受,起飛昇空時不也難受嗎?

  所謂長病,就是一邊長一邊病,有句話叫“發燒就要長腦子,咳嗽就要長個子”,家長們要有正確認識,儘量樂觀地對待孩子的“長”與“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