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副主任醫師 王清賢

  結合冠心病的病機特點,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後的患者進行中醫藥辨證治療提出了許多獨創性意見,用於臨床,療效良好,現總結如下。

  一、病機特點為本虛為主,兼有邪實

  中醫是不斷髮展的,必須善於掌握當代醫學的先進成果以促進中醫的發展。近20年發展起來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是冠心病治療的一種新方法。鄧老通過大量臨證發現,患者PCI術前多有胸痛、痛有定處、舌暗、或舌邊瘀點、或舌底脈絡曲張、脈弦或澀的血瘀證候,術後患者雖然胸痛症狀得到明顯緩解,甚至消失,但精神不振、納差、乏力、嘔吐、噁心、舌淡暗、脈虛等本虛症狀比較明顯,結合PCI術可以直達病變,開通閉塞之脈絡,故鄧老提出,冠心病介入治療技術可歸屬於中醫學的“祛邪”治法,具有“活血破瘀”之功效。冠心病患者PCI術後以本虛為主,加之PCI術的“破血”作用,易耗傷正氣,故本虛症狀較前有可能加重。正氣不足,邪必所湊,氣血不能調和,則瘀血、痰濁內生。鬱阻脈絡發為胸痛。因而,PCI術後的病機特點是本虛為主,兼有邪實。

  二、治療以扶正為主,祛邪為輔

  PCI術通過球囊擴張和放置支架的方法擴張閉塞或狹窄的血管,只能是一種暫時的姑息的區域性治療方法,而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全身的病理疾病,PCI術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還將發展,術後發生再狹窄是必然的,因而PCI術後必須加強藥物治療,以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從中醫理論講,PCI術只是一種治標的區域性療法,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冠心病的本虛標實的病機特點,而“整體治療”、“五臟相關”是中醫的基本特點之一。術後採用中醫藥療法從整體上調整陰陽氣血,使“陰平陽祕”、“氣血調和”,正好可以彌補介入治療的不足。

  針對PCI術後“本虛為主,兼有邪實”的病機特點,術後的治療也應以扶正為主,祛邪為輔。扶正即補心、脾、腎三髒之正氣,臨證時需觀察以何髒虛損為主,補心氣以吉林參、紅參為主,心氣虛重者可用高麗蔘;補脾氣以黨蔘、白朮為主,補脾不忘加用茯苓、豬苓等健脾利溼之品;補腎氣則以巴戟天、仙靈脾為主;大補元氣則應重用黃芪;若患者兼有畏寒、乏力、四肢不溫等陽氣不足的徵象則可加用附子、乾薑以溫補腎陽;祛邪即少佐活血、化痰、行氣之品,如丹蔘、赤芍、當歸、橘紅、枳殼等溫和祛邪之藥。對於氣虛痰瘀型的患者,則可用冠心方加減。該方在溫膽湯的基礎上加用黨蔘、五爪龍益氣;丹蔘以活血散瘀;易枳實為枳殼,以減行氣之力;易陳皮為橘紅以化脾胃之痰溼。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療前後,鄧老更強調要掌握“通”和“補”的時機和度,在PCI術前患者胸痛劇烈,應以“通”法為主,諸如活血、滌痰、溫陽、行氣等法,因患者多伴有冷汗出、乏力、肢冷等陽氣虛脫之證,故需兼顧益氣、溫陽之“補”法。術後雖然患者胸痛症狀多已消失,但由於心肌頓抑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存在,患者的心功能低下,多表現為氣促、不能平臥、冷汗淋漓、四肢不溫、納差等,此時應以“補”法為主,重用益氣、溫陽之法,以達到“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目的,從而迅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不全和休克狀態。臨床研究證實,中西醫結合治療較單純西醫治療可有效提高AMI患者的心功能,縮短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同時可明顯改善患者頂後。

  三、研製通冠膠囊以防止介入術後再狹窄

  注意到PCI術後有20%~40%的再狹窄發生率,使得許多患者接受再次靶血管血運重建術,這便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因而鄧老提出要研製價廉、效高的中藥,以防止再狹窄的發生。鄧老指出,再狹窄仍屬中醫學的“胸痺”範疇,“標實”是其重要的病機。但要重視正氣不足的內在因素,介入治療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瘀證,然胸痺終究是本虛標實之證,術後正氣仍不足。“氣不足者,邪必湊之”,從而導致瘀血和痰濁有形之邪的形成,再次閉塞脈絡。其中又以血瘀為主,因而氣虛血瘀為PCI術後再狹窄的主要病機。在這一理論指導下,我們研製出通冠膠囊(由黃芪、水蛭等藥物組成)。方中重用黃芪峻補元氣,益氣以助血行,取“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之義。《珍珠囊》謂:“黃芪甘溫,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壯脾胃……”;水蛭味鹹苦入血分,功擅破血逐瘀通絡,其力峻效巨集。諸藥共用,有益氣活血、破瘀通絡之功效。

  實驗研究發現,通冠膠囊能有效抑制兔血管成形術後早期內膜增殖,抑制血管內膜PDGF-βmRNA和TGF-β的表達,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和細胞外基合成,並具有促進細胞凋亡的作用。臨床研究證實,通冠膠囊可降低PCI術後血脂含量,抑制冠心病介入術後引起的血小板啟用,可改善PCI術後高凝狀態,調節體內凝血—纖溶系統平衡,將PCI術後6月的再狹窄發生率降低至13%左右。通冠膠囊藥簡而力巨集,君巨佐使配伍嚴謹,其對冠心病的治療是多靶點、多層次的,不僅可以防治PCI術後再狹窄的發生,還可用於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值得進一步研發和推廣應用。由於氣虛痰瘀型也是PCI術後再狹窄患者的重要證型,故鄧老提出在通冠膠囊的基礎上加用陳皮、法半夏,即為具有益氣、活血、化痰之功的通冠膠囊II號。實驗研究初步證實,該藥對平滑肌細胞增殖也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四、典型病例

  羅某,男,73歲,因“反覆胸悶痛兩年,加重3天,持續胸痛3小時”入住ICU。入院時HR:40次/分,BP:80/54mmHg,查心電圖示:II、III、V3R、V4R導聯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4mV,擬診為“急性右心室、下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即送介入室行急診PCI術,造影見右冠狀動脈近段100%閉塞,右冠狀動脈行PCI術,置入支架1枚。術後,患者不能平臥,持續處於低血壓狀態,不能停用多巴胺和臨時起搏器,遂請鄧老會診。證見:精神萎靡,不能平臥,動則氣促,胸悶隱隱,納呆,食則嘔逆,四肢厥冷,舌淡暗,苔薄白見裂紋,舌底脈絡迂曲,關脈滑,尺脈沉。

  尺脈沉為腎陽虛,關脈滑為中焦痰盛,結合舌象當屬心腎陽虛、痰瘀內阻之證,且以虛證為主。心腎陽虛,胸中陽氣不運,故見四肢逆冷、乏力、嗜睡;中焦痰盛,胃氣不降故食則嘔逆;心氣不足,血行遲滯而為瘀血,痰瘀內阻,心脈不通故胸悶隱隱;腎主納氣,腎陽不足,腎失攝納故見動則氣促。治以溫陽益氣,健脾化痰通絡。擬方:吉林參15g(另煎),黨蔘30g,熟附子10g,法半夏10g,當歸15g,枳殼6g,橘紅6g,雲苓15g,白朮15g,炙甘草6g,竹茹10g。服上方2劑後,患者精神明顯好轉,無胸悶痛發作,可進食而無嘔吐,可坐起而無氣促,四肢轉溫,血壓、心電圖穩定,撤除多巴胺和臨時起搏器。守方再服3劑後,患者精神佳,言語、納食如常,可下床輕度活動,舌質由淡暗轉為淡紅,舌底絡脈迂曲減輕。住院7日,病癒而出院。後長期服用通冠膠囊,隨訪半年無活動後氣促和胸悶痛發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