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脊柱外科 主任醫師 王巖鬆

  頸性眩暈

  指頸椎及有關軟組織(關節囊、韌帶、神經、血管、肌肉等)發生器質性或功能性變化所引起的眩暈,亦稱Barre-Lieon綜合症。  

  眩暈是運動的錯覺,包括旋轉、滾翻、傾倒、搖擺、浮沉等感覺。頭暈僅有頭腦昏沉、頭重、頭輕、眼花、發黑的感覺,而無運動的錯覺。廣義的眩暈包括頭暈。頸性眩暈的臨床表現涵蓋了這兩種表現。眩暈持續時間較短,眩暈過後可能出現長時間的頭暈症狀。總體來說眩暈和頭暈由同一病變機理引起,區別在於嚴重程度不同。

  一般情況下,5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由於血管一般較正常,所以症狀輕,僅以頭暈為主。5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多有血管病變(如椎基底動脈的粥樣硬化、血管畸形等)和血流變的改變,病人更易發病,症狀更重,產生反覆發作、頭暈持續時間較長,並可伴有噁心、嘔吐、耳鳴、耳聾等症狀,當頸椎病變加重時則誘發眩暈,所以老年病人較年輕者多見眩暈。總之,頸椎病變本身引起的症狀以頭暈為主,當存在有血管本身病變和血流變的改變時,才易出現眩暈。

  對於頸性眩暈的發病機制,一般認為是椎動脈顱外段受到頸部病變壓迫或(和)刺激導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VBI)引起的眩暈綜合徵。由於椎動脈全長共有4段,其中寰樞椎段及下頸段的椎動脈受刺激而痙攣均可以引起椎基底動脈一過性缺血而誘發眩暈症狀。尤其是下頸椎的運動節段存在“失穩”時,比較容易出現頻繁發作的眩暈或頭暈。

  當X片等檢查發現頸椎的反曲、失穩等情況時,同時伴隨頸肩枕痛,提示頸椎病處於發作期,此時的眩暈應與頸椎有關。首先要了解眩暈或頭暈、頭昏為主訴的患者是否伴有頸部疼痛。疼痛是在休息時、頸部活動時、還是在按壓頸部肌肉時出現。沒有頸椎疼痛,幾乎就可以排除頸性眩暈的可能性。頸性眩暈患者可以出現平衡障礙。其表現為在窄小基底面上站立、扭轉行走和探身夠物困難;行走或站立時感地不平;周圍環境昏暗感等。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不一定是頸性眩暈的致病因素,而真正因素則為頸枕部的軟組織損害。它可通過多個環節對前庭眩暈中樞的間接性刺激而產生眩暈症狀。通過對損害性頸枕部軟組織的治療可減輕或消除此類刺激而使此病得以治癒。

  以下幾點與頸性眩暈相關:

  (1)頸痛與眩暈症狀緊密相關,部分患者頸部扭轉試驗陽性;

  (2)既往有頸部外傷史或疾病史,頸部影像學檢查如頸椎片、CT、核磁共振有明確的頸椎病;

  (3)排除其它原因導致的眩暈。

  頸性眩暈的預防需注意以下幾點:

  1. 防止頸部外傷,一旦有外傷應及時就診;

  2. 避免長期久坐,加強頸椎保健;

  3. 防止頸肩部受涼;

  4. 適當使用保健枕。

  頸性眩暈的治療:

  非手術治療,如頸部按摩等手法治療是該病的基本療法,其主要是在改變血迴圈本身疾病的基礎上,通過解除頸部肌肉痙攣,消除區域性炎症水腫,降低神經的興奮性,消除椎動脈刺激因素,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對於長期治療效果不理想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者,也可考慮手術治療。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除了用血管擴張劑外,還要加用交感神經穩定藥物,牽引治療等治療方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