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專科 主任醫師 胡世雲

  從五行學說入手,瞭解廣東脾胃病的特點,分析五行制化理論下調理脾胃病的方法:健脾為主,調理氣機;調理心肝肺腎,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脾胃病是現代臨床上最常見,最多發的疾病體系,廣東省因其地理位置,飲食習慣等特殊因素是脾胃病的高發地區,祖國醫學從五行學說上對病人綜合分析,辨證論治,以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廣東脾胃病的特點

  廣東省地處南亞熱帶沿海地區,天氣潮溼,氣壓偏低,氣候多變,自然氣候溼熱,寒溼為主;脾土易受困而聚溼生痰,即脾生溼;水溼又反過來困遏脾,即溼困脾;當地居民喜歡吃海產品,海產品性寒涼,容易損傷脾胃陽氣,致脾氣虛衰;所以廣東脾胃病的特點是虛實夾雜,脾虛與痰溼互見,多見脾胃陰虛,脾胃溫熱證。

  五行生剋制化的關係

  五行學說認為:五行制化是五行生剋關係的結合,相生和相剋是密不可分的兩方面,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發生和成長;沒有克,就不能維持正常協調關係下的變化與發展。必須生中有克,克中有生。

  五行學說以五行生剋制化,說明五臟之間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的關係。五臟中的每一髒都具有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的生理聯絡。五臟之間的生剋制化,說明每一髒的功能因有他髒的資助而不至於虛損,又因有他髒的制約和剋制而不至於過亢;本髒之氣太盛,則有他髒之氣制約;本髒之氣虛損,又可由他髒之氣補之。如脾(土)之氣,其虛,則有心(火)生之,其亢,則有肝(木)克之。這種關係把五臟聯絡成一個整體,保證了人體內環境的統一。

  依照五行生剋制化理論調節腸胃病

  1、中醫藏象學說:

  脾主運化,脾氣將飲食水谷轉化為水谷精微,並將其吸收,轉輸到全身臟腑,營養及滋潤全身,並將多餘的水液通過肺和腎排出體外;脾主統血,脾氣統攝,控制血液在脈中正常執行而不逸出脈外;脾氣主升,向上運動以維持水谷精微的上輸和內臟位置的相對穩定。

  脾喜燥惡溼;胃主受納腐熟水谷,胃氣下降以維持胃腸道的通暢,胃喜潤惡燥;脾胃同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

  2、五行學說中:

  脾胃屬土,從五行的屬性上,土爰嫁穡,土具有載物,生化的特性,故稱土載四行,為萬物之母,土具有生生之義,為自然界萬物和人類生存之本;五臟是一個整體,當脾胃失健運,脾胃虛衰,會引起其它臟腑的功能失調;其它臟腑功能失調,亦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調。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