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鄭玉巧

  每天,我都會遇到很多家長朋友關於孩子性格、行為的提問。我一直想就“家庭氛圍和孩子的性格”和家長好好聊聊,卻苦於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口。

  前幾天,我突然想起一部很著名的電影,想必很多人也都看過,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國王的演講》。我想,成長於王室的艾伯特,到底是如何成為一個嚴重的口吃患者呢?要知道,很多人口吃,源於小時候心理受到了打擊。並且,同樣作為生來高貴又備受矚目的王子,他的哥哥大衛為什麼自信從容,和艾伯特性格如此不同呢?

  經過查閱相關歷史資料,答案逐步揭曉了,但也令我陷入了沉思。

  喬治五世國王有六個孩子,大衛是長子,艾伯特是次子。他們的家教十分嚴格,艾伯特是7歲時開始口吃的。在某種程度上,是父親和周圍人對他的態度,誘發了艾伯特口吃。為什麼這麼說呢?喬治五世一貫嚴厲強勢,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剛開始,艾伯特由於緊張,偶爾有說話不順暢,父親就會衝著他大叫:說啊!說啊!艾伯特是左撇子,但被逼著使用右手寫字;艾伯特有O型腿,就被強迫綁上腿型矯正器;艾伯特吃飯太緊張,甚至導致幼年就患上了胃病……

  這些,都使艾伯特沒有了自信,從而口吃更加嚴重,到了無法正常交談的程度。當艾伯特的哥哥大衛作為王位第一繼承人,以自信聰明漂亮倍受讚譽的時候,艾伯特則躲在哥哥的光環之下,度過了憂傷而充滿挫敗感的童年。最後,正如電影中所講述的,將艾伯特“治療”好的,並不是高明的醫生(之前,有8個名醫均以失敗而告終),而是一位沒有行醫資格的戲劇導演羅格。羅格使用的方式,做的最大努力,是從心理上找到了艾伯特的病根,就是減少艾伯特的“挫敗感”,從來不給他壓力,幫他恢復自信。

  好了,那我們就來談談家庭氛圍和孩子性格之間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性格很重要,從孩子成長來看,性格決定行為,真的是“性格決定命運”;在孩子性格形成的童年時期,如何培養性格,比獲取知識更為重要;童年性格一旦形成,將伴隨孩子一生,在事業和生活中往往起到決定性作用;孩子天生在性格上有差異,後期更是千差萬別;同一個成長環境,也會培養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性格;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我想,可憐天下父母心,很多家長也和喬治五世一樣,想盡快把孩子培養成才,不惜為此付出時間、經歷和金錢。但是,如果孩子的性格不夠自信、不夠開朗、不夠寬容,那麼,也正如艾伯特一樣,即便以後當上了國王,也會遇到諸多的問題。那麼,該如何在孩子童年時期,為孩子提供一個適宜的家庭氛圍呢?

  原則一:家庭氛圍應該輕鬆、溫馨、民主、自由,不要專制、蠻橫、高壓、獨裁。

  我知道,有些家長一看這個原則,就會說:有那麼嚴重嗎,至於那麼上綱上線嗎?你還別說,每個家庭,的確要從這樣的精神高度來確立家庭氛圍。怎麼說呢,家庭裡需要有一個類似“家庭憲法”的綱領——既然是“家庭憲法”,就要是任何家庭成員都必須遵守的,不因為身份的不同而例外——這才可以叫憲法。那麼,就要家庭成員一起確立,達成共識。

  你們家的家庭憲法的基本精神應該是怎麼樣的呢?很簡單,看看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經歷就知道了。你是想在家裡實行如朝鮮的那種一個人說了算的方式呢,還是大多數國家實行的尊重每個人的權利的那種呢?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家長特別害怕自己在家裡沒有權威。有一次,我和一位剛當上爸爸的朋友差點吵起來,他無論如何都要堅守“兒子必須聽老子的”,認為“不如此的話,那還不亂了”。我勸這位名牌大學的高材生唯一的方法是:如果你那套行不通,就嘗試下我這一套?就試一下如何?

  我和他一步步地分析:如果你在孩子面前強勢,那麼,孩子就會形成服從型的性格;如果你在家裡是一頭獅子,那麼,你的孩子就會成為一隻綿羊;當你盛年,孩子會崇拜你的智力、見識,甚至是體力;但你暮年衰弱,而孩子強盛之後,他很可能會反抗你、拋棄你;你要孩子必須聽你的,那麼,意味著你給孩子畫了一個框,以後,無論孩子怎麼發展,都不會比這個框更大;而一個人最應該追求的,不正是人生的可能性嗎?

  原則二:每個家庭成員無論性別年齡,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尊嚴。

  這一點,也有很多家長不認可,為什麼呢?因為很多人從來都認為,當孩子小的時候,還不配做一個“完整的人”,還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不能給他太多的尊重。否則,孩子會養成桀驁不馴的性格,有反骨,會不好管教的。這是一個特別大的誤區。當你充分尊重孩子的時候,恰恰是贏得孩子真正尊重的開始。這個道理其實一點兒都不深奧,將心比心,每個人都會明白。但真正地做起來,尤其是對待自己的孩子,還真不容易。

  就在我把這些話寫在我隨身帶著的本子上的時候(這是我的一個習慣,有想法就寫下來,回去後再整理成文)——這天,我帶著丸子參加一個活動。因為時間沒到,一個爸爸在看著男孩寫作業。“兩位數除以三位數,你豬啊!”,“知道嗎,你豬腦子啊!”……那位爸爸就坐在孩子對面,眼睛緊緊盯著孩子的一筆一劃,只要有一點錯誤,他就厲聲訓斥,還不時抬起手掌拍打孩子的腦袋。那位本來長得挺健壯的孩子,一邊帶著哭腔低聲迴應著,一邊滿頭是汗地哆嗦著寫作業。

  我不知道這位爸爸是出於什麼心理,在幾十位家長和孩子的面前,在如此公眾的場合當眾羞辱自己的孩子——是要藉此樹立自己權威,還是要給孩子一個深刻的教訓呢?無論是哪個,我都認為這位家長是在做一些令他註定會後悔一生的舉動。我和周圍的家長孩子一起,同情地看著那個可憐的孩子。我們都希望孩子自信、勇敢、獨立、機智,但家長在這樣的場合連著罵孩子十幾句“豬”,孩子當時鑽地縫的心都有,還怎麼培養良好的性格呢?

  在家庭裡,爸爸有沒有尊重媽媽的家庭勞動?父母有沒有對長輩說一聲辛苦了?家長有沒有一回家就抱怨天氣、交通、工作,一言不合就吵架……不要以為孩子看不見聽不到,你的這些一言一行,都深深地鐫刻著孩子的心中。

  不要以為你看到的孩子就是孩子的真實面貌——當你讓孩子走出你的範圍,和其他人在一起的時候,你試著悄悄觀察一下,那才是孩子的真實性格——而這個性格,很多時候都是從你那裡拷貝來的。

  原則三:尊重孩子的性格差異,尊重科學的成長規律,做良好環境的提供者。

  我們都知道南橘北枳的道理,更不用說比植物更加複雜的人類了。每個孩子的天分不一、特點不一,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正確教育方式從來都不存在。家長要提供給孩子的,是世界上最適合自己孩子的個性化方法。在尋找個性化方法的同時,還是有一些科學規律是可遵循的。

  現代的醫學和心理學,已經證明,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有生動、充滿活力、令人愉快的體驗,那麼,最容易學會、最容易學牢靠。換句話說,心情好,學得好!其實,我們只要想一想自己工作的狀態,就很容易知道了。當我們長時間處於焦慮、緊張,甚至是恐懼的時候,是不是根本無法好好思考,甚至會產生“大腦短路”的情況呢?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盯著孩子的作業本,一道題沒做對就大吼大叫,施以重壓呢?這樣的環境,孩子的性格養成,學習能力,又怎樣能良性發展呢?

  所以,我們家長要做的,不是陪孩子寫作業,而是陪孩子玩遊戲;不是訓斥孩子不聽話,而是傾聽孩子的心聲;不是撕碎孩子的考卷,而是陪孩子閱讀;不是逼孩子成才,而是給孩子成長的時間……

  最後,讓我們再回到艾伯特的人生——還記得那個口吃的國王艾伯特吧——當他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之後,他做出了與父親完全相反的事情。他和藹可親,對孩子非常寬容,不再採用傳統王室的嚴格教育,而是營造了一種可稱為“中產階級皇室家庭”的家庭氛圍。艾伯特經常稱他們家是“我們四個”,他們是真正親密無間、彼此相愛的四口之家,他的兩個女兒生活得非常快樂和自由——大女兒就是現在的伊麗莎白女王。

  艾伯特的一生,當為我們所有做父母的警醒: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你種下什麼種子,就會結什麼果實;而且,一旦種子播下,後面無論你費多少工夫去修建、嫁接,都很難改變;不要把眼睛只盯在成績上,多花費時間陪伴孩子,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吧,那比什麼都重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