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端午。端者,初也。”——《風土記》。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二十四節氣之一。一提到端午節,首先映入人民腦海的就是吃粽子和賽龍舟。其實,古人認為,農曆五月是一個惡毒的時節,蛇蟲鼠蟻大量繁殖,疾病瘟疫也容易傳播。五月五日更是因為“極陽”而被認為是毒月中的毒日,是毒氣最重的一天,有說法稱“端午”的名稱由“躲午”演化而來,有躲避毒辣的夏日之意。
正由於端午是這樣一個容易生病的時節,催生林林總總端午運用中藥的方法,故中醫藥界把端午稱為“中藥的節日”也不為過。那麼端午佳節我們應該如何養生呢?下面我們就從端午節的習俗來看養生保健的常識吧!
粽子味美,應因人而宜
端午正值立夏後,食粽能於清淡中平補,在平補中清化,確實是一個適時的食補、食療的絕妙處方,也必然成為“端午節”前後的最佳養生食品。
中醫學認為:糯米是糧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療作用。“本草”中的藥性分析,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就粽子的配料而言,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小棗、赤小豆、綠豆等具有補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而火腿、鴨蛋黃、鮮肉等都是營養豐富的食品;更值得一提的是,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北方大都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或荷葉,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功能。如:葦葉可以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可以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能清熱利溼、和胃寧神。然而粽子雖好,也有困擾!以下人群不宜多吃:
1、肥胖及心血管病患者:粽子能量高、佐料往往肥膩、鹽高,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和冠心病的人吃多了,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迴圈,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往往會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2、糖尿病患者:包粽子往往會加入紅棗、豆沙等配料,加上糯米本身含糖量高,食入過量時,很容易引起患者血糖迅速升高。
3、胃腸道病患者:粽子油性及黏度高、不易消化,胃腸排空慢,容易引起胃酸過多、腹脹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4、膽道疾病和胰腺炎患者:肉粽、蛋黃粽等脂肪、蛋白含量過高,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同時攝入時,往往會加重膽囊結石、膽囊炎和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帶來危險。
5、老人和兒童:粽子黏性高,對於吞嚥功能減弱和發育不全的老人和孩子,易發生卡喉而造成生命危險,另外他們消化功能較弱,進食過多極易造成消化不良。
就是任性,就是想吃怎麼辦?
1、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心血管病患者,最好選擇符合"三少一多"(少油、少肉、少糖、多纖維)的粽子,主料以部分的雜糧米、芋頭或紅薯取代,減少糖分、脂肪及鹽的攝入。
2、有胃腸道和膽道系統疾病的患者,吃粽子可選雜米粽,不要蘸糖,要充分加熱變軟,不要吃肉粽、蛋黃粽等脂肪、蛋白含量過高的粽子。
3、老年和兒童:儘量選擇小粽子或迷你粽,吃時用勺子分成小塊,細嚼慢嚥,便於消化。
4、粽子最好在早、午餐時吃,睡前不宜食用;吃時最好能同時喝茶水,或搭配蘿蔔、青菜,幫助消化,緩解腸胃不適。
艾草養生。驅蚊蟲、強身體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作為中醫常用到的中草藥,性溫,具有散寒除溼、溫經止血等功效。同時,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驅蚊蠅,淨化空氣。研究表明,艾葉煙燻時產生的煙氣,可抑制病毒和細菌在空氣中傳播,且對人無害。除了熏製,將艾葉搗成絨,製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
1、艾葉香囊,提神醒腦。將艾葉打磨成艾絨,塞入碎布縫製的袋內即可。
2、艾葉泡腳,滋陰補腎,清降虛火。
3、艾葉洗澡,驅寒助眠。
4、艾葉煮雞蛋,幫助調經。
5、艾葉鹽包,緩解腰腿痛。取食用鹽(鹽可反覆使用)1斤,炒熱後加艾葉1兩,用布包好敷於患處至鹽涼。
艾灸養生簡單有效:法簡單易學,自己在家就可以操作,是一種非常好的養生保健方法。
點燃艾條一端,燃端距穴位或區域性2~4釐米處薰灸,使區域性面板溫熱潮紅,以無燒灼感為度,每個穴位灸5~15分鐘。注意及時清理燃端的艾絨灰,避免脫落在面板上造成燙傷。
艾葉墊(坐墊、臥墊),增加陽氣。
運動養生推薦健步走
賽龍舟、蹴球、珍珠球、鬥草都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在端午節開展的體育運動。從古至今,端午節是一個提倡運動的節日。中醫將精、氣、神稱為“三寶”,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
在日常生活中,“走”是簡單易行有效的運動方式,我國傳統醫學認為“走為百鍊之祖”。健步走健身,鍛鍊者可選擇上午或傍晚鍛鍊,運動中身體放鬆、頭部端正、目視前方、兩臂自然擺動、兩腿自然邁步,步幅較普通步子稍大,步速較普通步行稍快,保持精神飽滿,呼吸自然有節律。走路時達到“頭目清爽、足部發熱,全身微微出汗、心情愉悅”狀態為最佳。此外打八段錦或太極拳、慢跑、游泳等方式同樣能保健身心。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