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放療中心 主任醫師 葉新芊

  某患者發現頸部有個包塊,無痛,漸增大,抗炎治療無效,遂在基層醫院進行手術,將其切除,病理報告是轉移性低分化癌丶來自鼻咽可能性大,這時手術醫師才考慮可能是鼻咽癌,這是典型誤診誤治!
  對於患者而言,平常瞭解一些醫學常識確有必要,這樣看病可以少走彎路。對於基層醫師而言,診斷需要有科學丶整體思維,切忌"頭痛醫頭"丶"見包切包"。對於鼻咽癌高發區的“頸部包塊”患者,據統計約80%上頸部轉移癌其原發灶可能來自鼻咽部,所以首診醫師一定要想到鼻咽癌的可能性,"問一下"患者有沒有涕血丶耳鳴丶鼻塞丶頭痛等症狀,"做一下"影像檢查如CT或MRI,請五官科或放療科醫師"看一下"鼻咽鏡必要時行鼻咽活檢病理檢查。
  鼻咽部具有豐富的淋巴管網,鼻咽癌病理型別多為低分化癌,因而鼻咽癌頸淋巴結轉移非常常見。據臨床統計,鼻咽癌以“頸部包塊"為首發症狀就診者約佔50%,而確診鼻咽癌患者中約80%被證實有頸淋巴結轉移。臨床常可看到患者頸淋巴結轉移灶很大了,而鼻咽原發灶還很小丶不引起明顯相關症狀。這就是所謂"下行型”鼻咽癌的特點(當然,與之相對應,也有些鼻咽癌患者表現為"上行型":以顱底骨質破壞丶向顱內侵犯為主,引起頭痛、複視、面麻等症狀)。

  鼻咽癌以放射治療為主,其照射範圍涵蓋鼻咽、顱底、咽旁及頸部淋巴引流區。據醫科院腫瘤醫院統計,鼻咽癌患者行頸部淋巴結切檢或穿刺有可能增加血行轉移的機會而影響療效,故擬診鼻咽癌患者應儘可能通過鼻咽活檢診斷丶避免行頸淋巴結手術。
  頸部腫塊是頸部最常出現的疾病之一,國外學者Skondalakis對頸部腫塊的診斷總結出一條“80%規律”:

  1、對於非甲狀腺的頸部腫塊,有大約20%屬於炎症、先天性疾病;而其餘80%屬於真性腫瘤。

  2、對於屬於真性腫瘤的病人中,又有大約20%屬於良性腫瘤,80%為惡性腫瘤;同時與性別有關,女性約佔20%,男性佔80%。

  3、在頸部惡性腫瘤中,有20%為頸部原發,而絕大多數為來源於全身其它部位惡性腫瘤的轉移灶(佔80%)。

  4、頸部的轉移灶有80%來源於頭面部,20%來源於人體軀幹部位。必須引起重視的是頸部所有的轉移癌中仍有約20%的患者儘管進行了臨床、影像學、細胞學及實驗室檢查,最終甚至至死仍未找到原發病灶,稱為隱匿性原發癌。
  對於頸部原發的腫瘤,區域性根治療效可靠。而對於頸部的轉移癌,必須首先找出原發部位,在原發部位病灶控制的條件下,可同時行頸部淋巴清掃術,同樣可獲得較好療效。而對於原發部位不明的頸部轉移癌,可針對轉移癌作頸部淋巴清掃術或放射治療及綜合治療,並繼續尋找原發病灶,此類患者療效不佳,預後不良。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