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蛇傷面板科 副主任醫師 陳寧剛

  三伏天,虛寒體質要小心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民間百姓說的“苦夏”就在此時。“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

  伏天四十日內禁食冷品

  所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吃蘿蔔、夏吃薑”,三伏天地下之熱浮於地表,根據天人相應的理論,人體之陽也浮於體表,此時體內陽氣虛乏,脾胃功能較為遲鈍,食慾減退,如果過食肥甘膩補及生冷之物,則致損胃傷脾,影響營養消化吸收,有損健康。

  另,體內素有深寒之人,本可以三伏貼、溫灸等方式,藉此時機排出寒邪,若飲食冷品,則會壓邪於內,使本易出之寒邪留滯作祟,豈不可惜之至!總的來說,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菸。

  三伏天的運動之道

  雖然俗語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但也因人而異。對於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應減少活動,以靜制動,並保持充足的飲水;同時,身邊還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常規的防暑藥品。當然,也不能躲在有空調的家裡不出門,因為那樣會使身體的適應能力更加下降。應當適當走出家門,做些適當的運動為好。如游泳,練太極拳等,最好時間以半個小時以內為宜,或到避暑勝地去旅遊等,都會使盛夏生活過得很充實而使身體素質得到提高。

  三伏天防空調病

  人是恆溫動物,人的體溫會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夏季,自然界陽氣正足,溫度、溼度都比較高,人體為了調節環境溫度,就需要適時開合汗毛孔,將體內多餘的溼熱排出體外。但是,現在我們人為地製造出了一種人工環境空調,當我們從炎炎烈日的環境下,突然進入到溫度很低的室內,就會使本來正常排洩汗水的汗毛孔突然關閉。這種關閉由於來的很突然,在關閉過程中,會造成兩個後果,一是將冷空氣一同閉在了體內;二是導致本來正常的排汗功能中斷。

  大家都知道,排汗是人體的一種排毒過程,在夏季,藉助於外界的陽氣,人體本來是要將體內的各種寒溼毒排出體外,但空調的介入,打亂了這個過程。不僅排毒不徹底,反而是將外界的寒也一起帶入到了體內,因此,這個階段的人,很容易得空調病。這種病,就是在夏季得風寒感冒。由於寒閉在體內,症狀就是渾身肌肉痛,關節痛,頭痛,無汗,食慾不振,甚至渾身發冷、發燒。其實,到了發燒這個階段,已經說明人體開始調動體內的力量,去排出寒邪,是一種人體自保本能反映。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發汗。在無空調的環境下,通過發汗,將不正常關閉的汗毛也再次開啟,排出體內的寒溼。只要人體恢復正常出汗了,體溫就會降下來,渾身上下不適的感覺也就慢慢消失了。

  汗出後有如下兩點需格外注意:

  1、不宜立即進入空調房,應等汗液蒸發完、身上乾爽時再入;

  2、不能立即用冷水沖洗或吹涼風,以免陰寒鬱閉腠理,爆發痤瘡、皮炎等面板病。

  用“三伏貼”進行冬病夏治

  俗話說“冬養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鍼忙”,冬病夏治由來已久。古人利用三伏天時,天道陽氣至盛,藉助這個外力,通過陽性的藥物貼敷在人體的相應穴位上,此時人體毛孔張開,有利於藥物的滲透和吸收,從而將人體內的寒溼驅除,以達到治病的目的。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常見的三伏貼,還有三伏天扎針灸,三伏天拔火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等等。醫生根據病人的病症不同,在這些方法中選擇一兩種使用。有病治之,無病亦可增強體質。

  很多慢性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銀屑病、特應性皮炎、凍瘡、寒冷型蕁麻疹、結節性紅斑或血管炎等,以及一些虛寒性的疾病,如胃痛、關節炎、腹瀉、腎虛腰痛、宮寒等。

  冬病夏治一般以30天為一個療程,一般需連續3年,也就是3個療程。為鞏固療效,病人應於冬至日到醫院複診。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