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膽管癌的外照射治療:

  外放射治療有多種形式,通常用60鈷或直線加速器,根據CT檢查定位,用3~4個照射野在體外以每天2.0Gy進行照射,總量達45~60Gy。由於肝、右腎、脊髓、十二指腸、胃等重要器官在放療區域內,因而照射中要用custom板保護,儘量減少對上述器官的放射損傷。如果手術後放療,應在手術時放置金屬標誌物指示照射野,使定位更準確,可以縮小放療區域,減少副損傷。對於膽道已經放置金屬內支撐導管的患者,前後對穿照射效果較好,但由於支架兩端常被生長的腫瘤堵塞,因此照射範圍應超過支架。有報告用60鈷外照射可在50%病人中獲得明顯效果,包括疼痛緩解、黃疸減退或腫瘤縮小等,尤其對腫瘤切除後膽管殘端有癌細胞殘留者更為有效,可以明顯延長生存期。還有用立體定向技術X線照射治療膽管癌的報告,CT掃描定位並製作三維計劃,標示CTV(臨床腫瘤體積)及PTV(計劃腫瘤體積),根據等劑量曲線及劑量-體積直方圖來調整每照射野的入射方向及權重。一般布5~6個照射野,80%~90%等劑量線包繞PTV並歸一,照射腫瘤量35Gy,14天共照射7次,或腫瘤量36Gy,12天共照射6次。觀察表明腫瘤縮小,對減輕黃疸等症狀有良好效果。1997年,Pederson等報告了分子化療+放療增敏對膽管癌細胞殺傷作用的體外及動物實驗。該方法是利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構建一種毒素基因/前體複合物,使5-FU的前體5-氟胞嘧啶在細胞內轉化為5-FU,以增強5-FU的細胞內毒性作用,達到大量殺傷膽管癌細胞的作用。同時利用5-FU的放射增敏作用,繼以60鈷放療。據報道效果顯著,這種以毒素基因/前體藥物分子化療+放療方法可能會成為膽管癌綜合治療新的策略。

  急性副作用通常不很嚴重,如噁心、十二指腸炎等,但有時可發生膽管炎和膽道出血,需及時治療。後期主要有十二指腸損傷和膽道狹窄。

  膽管癌的腔內放射治療:

  優點是能在區域性對病灶高劑量照射,而幾乎不損害周圍正常組織。

  內照射療法通常是經PTCD或ERCP,或經手術放置的T管、U管將放射源192Ir置入膽管腫瘤附近照射,一般7~8Gy/次,間隔5~7天1次,共4次,總量28~36Gy。如利用術後的管道通路放療,可在手術時預留通道,經膽總管逐步向膽管狹窄處進行擴張,至內徑達6~9mm,置入矽膠單管作支撐並引流,引流管直接由膽總管探查切口處引出,使膽總管與支撐引流管之間夾角>120°,便於放射源進入膽管內至癌腫處,術後2周病情穩定後即可進行。據報告效果良好,甚至部分病例術後經2~3次的照射後行纖維膽道鏡檢查腫瘤消失。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