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胃癌在中國的大致情況
胃癌是中國的第二大癌症,每年新發病例數高達40餘萬,在癌症的死亡比例當中排名第三,我國由於部分地區特殊的飲食習慣,更是形成“癌症村”等特殊現象。胃癌在早期並無特殊的症狀與體徵,腹部不適的時候,許多人喜歡自行到藥店購買“胃腸藥”服用,導致最終確診時都已經進入晚期。
根據統計,在無有效治療干預下,晚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僅有4.3個月,即發現罹患疾病後幾個月便死亡。而採用化療干預則可延長至8.7個月。外科治療部分,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手術的作用仍不明朗,但有些研究仍認為手術可能為患者帶來生存獲益。總體看來,化療與姑息性手術除了略微延長生存期之外,還伴隨著惱人的併發症與不堪的生活質量。
常見的胃癌術後併發症包括:飲食消化吸收與營養障礙、吻合口漏、胃出血、傾倒綜合徵、胃癱、腸梗阻等;化療副作用則有:噁心嘔吐、骨髓抑制、腎臟心臟及神經系統毒性、嚴重的粘膜潰瘍等,都極大地影響患者後續的康復程序。如何兼顧療效與治療耐受程度,對醫患雙方都是個難題,而補充與替代療法在這當中恰可起到不少作用。減毒增效、調節免疫功能、抑制副作用等,有非常多的環節可以改善。
中醫藥如何介入胃癌治療與結果
在中國,擁有悠久歷史積澱與實戰經驗的中醫藥療法,具有多靶點、低毒性、費用相對低廉等優點,最常被患者用於癌症的補充與替代療法。
中醫藥被認定可能有助於縮小腫瘤並緩解腫瘤相關症狀
根據一些近年的初步研究發現,中醫藥被認定可能有助於縮小腫瘤並緩解腫瘤相關症狀。臨床上,採用多管齊下,整合化療、手術與中草藥的治療方式也逐漸為患者所接受。但中草藥處方作為一種複雜組成分與多作用靶點的治療工具,使用傳統的研究方法並不容易得到清晰的證據。因此,開發一種新的研究手段成為當務之急。
研究人員如何使用網路藥理學的整體概念來論證中草藥有效
為此,研究人員使用迴歸分析結合網路藥理學等大資料方法,逆向回推中藥複方當中真正對癌細胞起主要作用的草藥品種。
首先,研究人員根據入組標準挑選了154位晚期胃癌患者,並將其分為常規治療與中藥治療對照組,並回顧2009年至2011年的病例記錄,發現兩組間的中位生存期具有顯著差異(p<0.001),常規組與中藥組分別為9個月與18個月,顯示中藥治療的確具有顯著的療效。
常規組與中藥組的中位生存期分別為9個月與18個月
接著,篩選出中藥治療組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藥物品種,然後在中藥藥理學資料庫裡搜尋這些藥物的作用標的基因,再將這些基因與胃腺癌發生發展中最相關的基因進行比較。研究人員構建了以藥物主成分、標的基因、胃癌相關基因為主的藥物作用網路,並對其進行計算,得出網路當中重要性最高的節點。
抗癌中藥半枝蓮的作用
研究最終證實,13種中藥與晚期胃腺癌生存期顯著相關,它們分別是:甘草、半枝蓮、黃芩、黨蔘、柴胡、白花蛇舌草、石見穿、烏藥、商陸、鬱金、土貝母、白英以及厚朴。這當中不乏常見的抗癌品種,也包含了一些與常規使用概念不甚相同的藥物。
研究人員並從中鑑別出主要作用成分,例如榭皮素,一種存在於多種蔬菜及水果當中的類黃酮分子,可抑制多種癌細胞。並且在這13種藥材當中的4種(烏藥、石見穿、柴胡、半枝蓮)佔主要成分。榭皮素在此前的研究已被證實,可抑制細胞增殖並誘導胃癌細胞的自噬反應。
長期以來,以循證為主流的西方醫學對於中草藥進行癌症干預普遍存疑,這也很大程度影響了癌症患者的醫療決策。在中醫的發源地中國,這實在令人費解。為了提供更嚴謹的證據支援中草藥治療,研究人員結合網路藥理學以及大資料分析,提供了一種更直接的研究正規化,來闡述複方草藥作用機制與癌病千絲萬縷的作用關係。相信隨著相關學科的不斷進步,科學家能夠說服更多的醫生,為患者提供高品質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