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古人早有“十人九痔”之說。據統計,成人患各種肛門疾病的比例高達70%以上。痔瘡作為肛門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其治療方法不一而足,到底哪種適合你?
鐳射療法:臨床已較少應用——併發症較多,患者恢復慢
肛腸疾病常用的是CO2鐳射器,可切割組織,凝固血管,常用於切開面板、皮下組織,切除肥大乳頭甚或外痔,在切開的同時凝固止血。國內很多醫院先後應用鐳射技術治療痔瘡,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美國、俄羅斯、奧地利等國也均有較成熟的經驗報道。
曾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應用CO2鐳射器治療痔瘡,但後期逐步被淘汰。總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恢復慢。由於鐳射屬於損傷性手術,所以切口癒合時間較直接手術切除要長,同時還可能出現肛周感染、大出血、肛管面板缺損、肛門狹窄、頑固性肛門直腸疼痛、肛裂及創口不癒合等。
二、鐳射屬於儀器類,其操控性(如鐳射劑量、手術準確定位)不像手術易於掌握。
三、對於較深的創口,鐳射不能止血,仍需二次結紮。四、術中切割、點狀燒灼務必準確,深度必須掌握好,否則極易損傷正常面板或肌肉組織,造成不良後果。五、鐳射止血雖然及時,但術後一段時間結痂脫落時容易出血。
鐳射療法雖然切除痔瘡併發症多,但如果應用低功率、遠焦距照射理療,反而會加速區域性血液迴圈,增進新陳代謝和組織細胞營養,對於痔核炎症、肛緣水腫、創口癒合緩慢等均會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所以,目前很多醫院已不再用其切割、止血,而是用其改善血運、促進代謝。
注射療法:醫生經驗決定療效——治癒痔瘡需配合其他療法
注射療法是通過藥物的區域性作用使痔核壞死或硬化萎縮,與手術比較,操作簡便,痛苦小,療程短。注射方法雖然有效,但有侷限性,往往需要結合其他的手術方法才能治癒痔瘡。此外,注射治療後易復發。同時任何注射劑,無論是硬化劑還是壞死劑,如果注射藥量、濃度、深淺有偏差,就可能引起肛門直腸狹窄、肛門墜脹、感染壞死等併發症。因此建議痔瘡患者,如果考慮注射治療,一定要找有經驗的醫生。
結紮法:最佳術式之一——不會帶來大便失禁
結紮療法的機理是通過結紮痔核基底部,阻斷其血液供應,使痔核缺氧壞死,痔核脫落與創面基底部修復同時進行,當痔核脫落後新的肉芽組織迅速填充創面達到治癒目的。結紮方法較多,大體可分為單純結紮法、套扎療法、外剝內扎法三種。如果醫生操作得當,切口設計合理,結紮適中,結紮療法無疑是治療各種痔瘡的最佳術式之一。
但臨床上總有些患者對該療法疑慮重重,主要出於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擔心引起大便失禁。
從解剖角度講,外痔基本屬於肛管直腸交界處的面板黏膜隆起病變,並不涉及肛門直腸周圍括約肌群。結紮療法不會致肛周括約肌受損,因此也就不會造成大便失禁。
二、害怕出血。
如果切除部分外痔,則會暴露切除後的創面,短期內(一般3~5天)排便時可能有少量便血或滴血,這屬於正常情況。隨著創面的生長,肉芽覆蓋創面,出血即會停止。個別患者結紮線脫落時,也會有少量便血,只要量不多就不必擔心。
但是,如果術後較長時間仍有便血,則應引起注意。首先要檢查是否存在肛門痙攣或狹窄,因為無論痙攣或狹窄均會引起創面基底部缺乏血液供應,組織相對缺氧,創面難以癒合,導致便血不斷。其次,如果肛門沒有痙攣或狹窄,應該檢查創面是否引流通暢,必要時增加溫水坐浴和換藥的次數,以利創面迅速生長。創面生長緩慢者還應排除是否存在維生素缺乏、結核病、糖尿病、免疫缺陷等體質因素。如果創面已完全癒合,直腸末端無出血病灶,但每次排便仍有便血者,應排除結直腸息肉、腫瘤的可能,這點患者應多加註意。
三、害怕出現肛門狹窄。
術後一段時間內,肛門出現緊縮感屬正常現象。只要保持大便通暢,定期坐浴,定期換藥,當創面癒合、肛門逐漸放鬆後這種感覺會逐漸消失。但是,如果切除面板過多(超過肛周2/3),或內痔結紮過多,基底部過寬過大,術後難免出現直腸狹窄,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大便變細。不過,即使出現狹窄,患者也不必過分擔心,因肛周血運豐富,絕大多數病人通過一段時間的坐浴,即可得到恢復。即使不能緩解,經過擴肛治療最後也會恢復正常。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