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副主任中醫師 張謹宜

  秋季腹瀉,顧名思義是容易發生在秋季的腹瀉,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瀉的流行季節,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秋季腹瀉一般發生於0.5-3歲的嬰幼兒,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和體弱多病的嬰幼兒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嚴重、病程較長。腹瀉次數較多的患兒,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不可小覷。

  為什麼小兒易在秋季發生腹瀉?

  秋季腹瀉的治療要點是什麼?另外,部分基層醫師可能因治療不力而轉診了部分秋季腹瀉患兒,在此我們請接診專家說說你可能在哪個環節出錯了。

  秋季腹瀉的治療原則包括預防脫水、糾正脫水、調整飲食、合理用藥。治療時應注意切勿盲目禁食,盲目應用抗生素及止瀉藥。

  疾病特點

  “恃強凌弱”,更易侵犯嬰幼兒

  秋季腹瀉一般發生於0.5-3歲的嬰幼兒,雖然成人也偶有秋季腹瀉者,但病情輕微,一般2-3 d即可痊癒。秋季腹瀉為什麼會在秋季來勢洶洶,且更易侵犯嬰幼兒呢?這要從嬰幼兒自身生理特徵及致病微生物說起。

  嬰幼兒免疫功能較差,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造成嬰幼兒秋季腹瀉的主要致病微生物是輪狀病毒,輪狀病毒於1973年從澳大利亞腹瀉兒童腸活檢上皮細胞內發現。因為該病毒形態如車輪,故命名為“輪狀病毒”。該病毒適合在初秋氣溫下降的情況下滋生。當輪狀病毒侵犯小腸黏膜細胞時,就會使這些細胞失去吸收腸腔裡水分和電解質的能力,於是水和電解質就從肛門排出,造成水樣腹瀉。

  幾乎所有孩子在5歲之前都會發生至少1次輪狀病毒感染,它是病毒性腹瀉最常見的病因之一。

  先吐後瀉,有水樣或蛋花湯樣便

  秋季腹瀉的主要特徵為先吐後瀉,伴發熱,大便呈水樣或蛋花湯樣,病程有自限性,患兒的臨床表現如下。

  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狀,如咳嗽、鼻塞、流涕,部分患兒伴發熱,一般為低熱,少有高熱。

  2、大便次數增多,10次/d左右(>3次就應考慮秋季腹瀉),大便呈白色、黃色或綠色蛋花湯樣,帶少許黏液,無腥臭味。

  3、半數患兒會出現嘔吐。嘔吐症狀多數發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3d。

  4、腹瀉重者可出現脫水症狀,如口渴明顯,尿量減少,煩躁不安。

  5、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 d,營養不良、佝僂病和體弱多病者,腹瀉的時間可能更長。

  給患者的提示

  當孩子腹瀉時,家長要注意觀察其具體情況,如神志、精神狀態、面色、四肢溫度、脈搏等變化;注意有無脫水現象,以及脫水是否改善或加重;觀察孩子的大小便次數、量和性狀,並認真做好記錄。同時注意保留一些新鮮大便及時送醫院化驗,為疾病診治提供可靠依據。

  治療要點及常見誤區

  防治脫水是重中之重

  對於輕度脫水或嘔吐不重者,可在家中治療,最重要的是攝入足夠的液體以防治脫水。防治脫水的辦法有3種:

  ①米湯加鹽,500 mL米湯加1.75g食鹽(即啤酒瓶蓋半瓶蓋)。兒童<2歲者每天喝1瓶,>2歲者每天2-4瓶;成人每天4-8瓶。到底喝多少合適,主要看小便量與正常一樣多即可。

  ②鹽糖水,白開水500 mL,加白糖或葡萄糖10 g,再加細鹽1.75 g。

  ③服口服補液鹽,各大藥店均可買到,按規定配水後服用。

  對於中度、重度脫水者,應給予靜脈補液。

  常見誤區:籠統告知“多喝水”

  接診的少數患兒是從基層轉診而來的,從患兒家長處瞭解到這樣2種情況:

  ①初診醫生只籠統地告訴家長,患兒要“多喝水”,卻不知道也需補充電解質。

  ②有的醫生雖然知道不能只多喝水,而是告訴家長“回家喝糖鹽水:放點兒糖、放點兒鹽加水多喝”——這些都是很多鄉村醫生常實施的簡便方法。而作為醫生都應知道,口服補液裡的糖和鹽要達到一定比例並恰當使用才會起作用,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飲食治療是重要療法

  近年來,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腹瀉時一定要繼續進食,不能靠輸液、吃補藥和營養品來代替吃飯。只有這樣,才能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加快腹瀉的康復。那麼,腹瀉期間應該吃什麼樣的飯菜,才能既不加重腹瀉,又能防治營養不良呢?這是腹瀉患者關心的問題,也是目前國內外專家研究的重要課題。

  原則上要求飲食容易消化,營養豐富,高熱量,高蛋白,油和乳糖不能太多,但也不要吃無油無乳糖飲食。白糖濃度不能太高,有一點甜味即可。一般水果(香蕉等容易滑腸的除外)也可以吃,但要新鮮乾淨,不要吃冰凍的。

  現在國內有的醫院已研製出適於腹瀉兒童服用的奶製品,營養成分全面,防治腹瀉和營養不良效果較好。在家中治療的患者,可吃稀飯、雞蛋麵條。有條件者,加入肉湯,將牛肉、雞肉切碎,文火煮1-2 h,去渣冷卻後,撇去上層油。必要時,可喝新鮮果汁如西瓜汁等。

  常見誤區:不分情況,盲目禁食

  從基層轉診而來的患兒有的已經腹瀉兩三天,早過了嘔吐期,卻仍在禁食,問起原因,家屬表示:初診醫生不讓吃奶或吃飯。加上只喝水,這樣的患兒幾乎都有較嚴重的低滲性脫水。

  合理用藥可減輕症狀

  秋季腹瀉是自限性疾病,補液及飲食治療是重要的2個方面。但早期合理使用藥物,可以減輕症狀、縮短病程。

  早期抗病毒

  秋季腹瀉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雖說目前還沒有針對該病毒有效的藥物,但是早期使用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可以抑制病毒的複製和繁殖。抗病毒藥使用時間不宜過長,一般3-5 d。

  保護消化道黏膜

  蒙脫石散可使病原物不易侵入腸壁,保護並促進腸黏膜再生修復。主張應用消化道黏膜保護劑蒙脫石散(思密達3 g裝)。思密達3 g裝需手工分3次口服,療程3-6 d。

  盲目止瀉,造成閉門留寇

  事實上,病毒性腸炎或細菌性腸炎的急性期,腹瀉能起到“排毒、減壓”的自我保護作用,因此對秋季腹瀉患兒盲目止瀉並無益處,尤其是在病初,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待發熱、嘔吐好轉後,才可酌情止瀉。另外,要注意有些止瀉藥的安全應用,如<5歲禁用易蒙停,<2歲禁用止瀉寧。

  濫用抗生素,百害而無一利

  秋季腹瀉屬病毒性疾病,抗生素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可導致病程延長或二重感染。越是廣譜抗生素危害越大,氟哌酸、四環素更不可使用。

  科學護理有助疾病康復

  除按醫生建議進行補水及調整飲食治療外,家長的科學護理有助於小兒疾病的康復。

  1、一旦被確診為秋季腹瀉後,家長應儘量減少帶孩子外出,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空氣流通。

  2、居家隔離消毒。孩子用過的所有物品(尿布、衣被、玩具、圖書等)都應進行徹底清洗、消毒。

  3、家長護理孩子前後,都要認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4、注意患兒腹部保暖。秋季氣候漸漸轉涼,患兒由於受病毒侵犯,其腸蠕動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涼則腸蠕動更快,將加重腹瀉。父母可適當地用熱水袋對患兒腹部進行熱敷,也可幫患兒輕揉肚子,以緩解其疼痛。

  5、保護好患兒的臀部。因便次增多,肛門周圍的面板及黏膜必定有損傷,患兒便後要用細軟的紗布蘸水輕洗,再塗些油脂類的藥膏。嬰兒要及時更換尿布,避免糞便尿液浸漬的尿布與臀部面板摩擦而發生破潰。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