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感染科 主任醫師 鄧存良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已經不太難了。目前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法,已經不再停留在十餘年前的保肝、降酶和退黃的水平上了,也不再對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等乙肝相關晚期肝病束手無策了。目前已經有了很好的抗乙肝病毒的藥物,主要是干擾素和核苷類藥物兩大類。

  干擾素可以治癒乙肝,但是治癒率很低,大概不超過20%,而且存在副作用比較多、注射不便等問題,只能應用於部分乙肝感染者。自從1998年第一個核苷類藥物-拉米夫定上市至今,已經大大改變了慢乙肝治療的現狀,惠及了全球無數病人,而且還包括乙肝患者的下一代。中國是收益最大的國家,因為我國乙肝病毒感染人數為全球之最。

  慢乙肝治療難,其實是民眾尤其是慢乙肝患者及其家屬的期望值過高。臨床實踐中發現,絕大多數病人及其家屬,對於長期服用抗病毒藥物表示不能理解和不能接受,為醫者往往要苦口婆心解釋很久才能做通工作。也許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同對比新舊社會的生活水平,可以很形象化地說:今天的抗乙肝病毒治療現狀,已經完全進入了新社會,並步入了“小康”水平。只要在恰當的時機,接受了恰當的藥物治療,並且堅持用藥,超過90%的乙肝病人體內的病毒可以得到抑制,這就極大地減少了包括肝硬化、肝癌和重型肝炎的發生率,乙肝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極大的提高。更可喜的是,即使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硬化失代償了,通過及時和有效的抗病毒治療,也能大大改善病情,甚至有希望逆轉肝硬化。還有,肝癌患者,在接受有效手術或其他干預治療之後,採取了抗病毒治療,能大大提高肝癌患者的存活率。如果非得再做個對比的話,那麼我們可以樂觀地說,慢乙肝的抗病毒治療所帶來的成效,已經遠遠超過高血壓病和糖尿病。這絕非誇大其詞。

  當然,慢乙肝治療的難度還是有的。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二,第一是前面所說的干擾素的種種“不是”;第二是核苷類藥物的耐藥問題,以及出現在少數患者身上的副作用。為了減少耐藥,降低副作用的發生率,我國感染和肝病學者,不僅融入國外先進研究成果,也結合自身實戰經驗和中國實際,分別於2005年和2010年兩次修訂《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指導基層感染和肝病醫務工作者,合理使用抗病毒藥物,提高藥物療效,正確處理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可以說,出臺指南的意義,已經不亞於抗病毒藥物本身。其也為乙肝治療難,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