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主任醫師 張莉峰

  “我國900萬癲癇患者中,超過一半都是兒童、青少年。”而絕大多數癲癇病並不可怕,只要能積極配合醫生診療,完全可以治癒。

  近八成癲癇患者起病於18歲前

  目前全國每年新發患者40萬,其中40%為15歲以下兒童,75%-80%起病於18歲前,0-1歲是第一個高峰。

  小兒癲癇是小兒時期常見的神經系統慢性疾病,患病率為3%。-6%。癲癇發作的原因是由多種病因導致的腦細胞群異常放電,引起突然發作的一過性腦功能障礙。

  如果深究孩子患上癲癇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母親在孕期或生產時出現異常,包括胎兒宮內缺氧、產傷等;二是胎兒先天發育或先天性代謝異常;三是顱腦外傷或大腦炎症。

  由於嬰幼兒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一旦高燒,腦神經很容易傳至臨近的神經系統組織,使其興奮擴散,產生抽搐,甚至造成終身癲癇。因而孩子發高燒,家長一定要及時降溫,正確治療。

  兒童期癲癇最好治,七成可控制

  “一旦發病、不傻也癱”,這是長久以來人們眼中的癲癇。不過樑晉解釋說,絕大多數癲癇本身並不可怕,如果積極配合醫生規範診療,60%-70%的患者能得到很好控制。

  尤其是兒童癲癇,及時而規範的治療重要之極。兒童神經功能的恢復和再生能力比較強,治療相對容易,如果在孩童時期沒有得到規範治療,成年後很容易演變成頑固的難治性癲癇。“我們中心接診的大量患者,都是從兒童時期開始發病卻沒有得到規範治療,最終變成頑固的難治性癲癇。”對於藥物難治性癲癇,20%-30%的患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尤其是顳葉癲癇,手術治療的成功率在各種型別的癲癇中最高,達到了80%以上。

  孩子“總掉勺”或是癲癇發作

  癲癇的臨床表現既有意識改變或喪失、肢體抽動,也有諸如“愣神”“吃飯總掉勺”等特殊行為。樑晉解釋說,對於嬰幼兒,癲癇發病很容易被忽視。像新生兒癲癇的臨床表現多為刻板的反覆性動作,並常伴有異常的眼球運動,如果嬰幼兒出現重複性的點頭、肢體抽搐、痴笑等症狀,可能就是癲癇發作了。

  由於癲癇發作之前沒有任何徵兆,嬰幼兒癲癇症狀與發作間隔期又不盡相同,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家有癲癇患兒,需要注意什麼

  1、家長需按時、按量有規律地給患兒服藥,不可盲目停藥,藥物劑量不可隨意更改。定期到醫院複查,確保患兒藥物濃度處於有效範圍內以維持藥物療效。

  2、家長需要注意癲癇的誘發因素,如唿吸道感染,疲勞,睡眠不足,情緒激動,濫用藥物或突然停藥,都可誘發癲癇發作。切忌過飢或過飽,勿暴飲暴食。過度飢餓使血糖水平降低,而低血糖往往誘發癲癇發作;暴飲暴食,過度飲水使胃部過度牽張,也容易誘發癲癇發作。

  3、患兒不能單獨行動,外出時隨身攜帶癲癇治療卡,萬一發作,可得到及時援助。增強患兒自我保護意識,禁止參加帶有危險的活動,如登高、游泳等。

  4、小兒生長髮育旺盛,應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平時多飲溫開水,禁油膩、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或飲料。

  5、應避免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可誘發或加重癲癇發作。每天看電視最好不超過半小時,對於閃光誘發癲癇發作的患者,應禁止玩電子遊戲。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