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介入科 副主任醫師 毛穎民

  推拿也叫按摩或手法治療。中醫推拿歷史悠久,手法多樣,經驗豐富。對頸肩腰腿痛治療安全經濟,效果良好,受到醫患雙方推崇。推拿基本作用在於它的力學效應。手法用力使區域性組織變形,促進組織液從高壓流向低壓;停止用力後,組織又恢復到原來狀態。按規律輕重交替地用力,可促進組織內的物質運動,使血管內外、細胞內外物質交換增加,血流迴圈加快,生理和代謝紊亂得到調整糾正,氣血流通,陰陽平衡,症狀緩解、消失。

  根據作用的不同,可將推拿手法分為兩大類。

  1、解痙止痛、活血化淤的手法:有撫摩法、按揉法、點壓法、推法、指揉法、彈撥分筋法、顫抖法、叩擊法等。這些手法要求做到持久、有力、均勻、柔和,使功力集中而滲透到病損部位,充分發揮其治療作用。持久,指一種手法在一定部位持續地操作一定時間;有力,指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否則達不到治療效果,但須注意恰到好處,力量太大反可造成新的損傷;均勻,指手法在持續過程中力度均勻穩定,保持一定的頻率,不能忽大忽小,忽快忽慢,使患者感到不舒服;柔和,指手法在力度變化和移動時不能太突然,使患部產生不必要的反應,影響治療。

  2、鬆解粘連,理筋整復的手法:有拔抻牽引法、按壓法、扳腿法、扳肩法、側扳法、盤腰法、盤腿法、反背法等。其中扳法操作要求穩、準、輕巧,乾脆利落,一達目的即止。拔伸法要求持續穩定。無論何種手法,都要循序漸進,幅度由小到大,緩緩而行,不可急躁。

  不同病症應根據其病理特點,選擇相應的手法組合。手法選擇應簡潔實用,不宜太多。準備期,選擇緩解肌肉痙攣、鎮靜止痛、促進氣血迴圈的第一類手法;治療期,選擇具有理筋整復、鬆解粘連、恢復關節活動功能的第二類手法;結束整理期,宜選擇緩和刺激、促進氣血迴圈的第一類手法。

  推拿療法適應證很廣,主要包括急性頸肩腰背部扭傷、慢性頸肩腰背肌勞損、骨與關節退行性疾病、頸椎病、肩周炎、網球肘、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退變性嵴柱炎腰椎小關節綜合徵、骶髂關節扭傷、梨狀肌綜合徵、陳舊性扭挫傷、骨折脫位康復期,以及風寒溼性腰腿痛、關節痛。

  一、推拿的禁忌症

  1、惡性腫瘤、急性傳染病、精神病和其它臨床病症嚴重者,均不宜手法推拿。

  2、傷痛部有面板傷損或面板病者,不宜推拿。

  3、孕婦及月經期間、不宜在腰腹臀髖等部位推拿。

  4、骨折脫位在固定期間,或關節腫痛不減者、禁忌在區域性作重手法和勐力扳拉屈伸手法,以防加重傷痛或創傷性骨化性肌炎發生。

  5、陳舊性骨傷疾病有關節功能障礙者,在功能恢復期,不宜反覆、強力作屈伸關節的扳位手法,以防加重損傷或骨化性肌炎發生。

  二、頸肩按摩常用穴

  1、肩井穴:低頭時,項部隆起高點的下緣與肩峰連線的中間點。 

  2、肩貞穴:位於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1寸。
  3、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方凹陷處。

  4、肩外俞穴:大椎穴向下,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5、天宗穴 :肩胛部,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四胸椎平行處。

  三、頸部按摩基本操作方法(九步法)坐位

  第一步:推法。操作者用拇指指腹從上至下分別推患者頸部韌帶、肌肉,按摩時用力要適宜,均勻,緩和,速度要慢。

  第二步:揉法。拿揉頸項部。操作者一手扶患者肩部,另一手用多指(3指或5指)指腹從後髮際至第六頸椎兩側,從上至下拿揉患者兩側頸部肌肉分別5-8次。操作時用力不宜過重。

  第三步:壓法。操作者用雙手拇指指腹分別放在患者頸項部棘突兩側,至上而下,重複按壓5-8次。拇指指腹應在棘突兩側各約0.5寸處,不能離得太遠,以免壓迫患者頸動脈竇造成休克。

  第四步:擠法。擠壓頸項部兩側肌肉。操作者雙手五指分開對插,利用掌根部擠壓患者頸項部兩側胸鎖乳突肌,從上至下,一擠一鬆,重複5-8次,每次擠壓不要超過10秒。

  第五步:拿法。(捏)提拿肩部。操作者雙手拇指分別放在患者兩側肩部,其餘4指分別放在兩側肩胛崗上窩,至內向外提拿肩部5-8次。

  第六步:點法。點揉風池穴、肩井穴。操作者一手扶住患者頭部,另一手拇指和中指分別點揉患者兩側風池穴,邊點邊揉,點揉約半分鐘。然後用雙手拇指點揉患者兩側肩井穴,邊點邊揉,時間約半分鐘。

  第七步:拔伸法。(提)拔伸頸項部。操作者雙手拇指放在患者耳後,食指放在頜上,其餘三指放在頜下,患者頸部放鬆,向上輕緩拔伸頸部,反覆5-8次。注意力量不可過大,動作宜輕緩,肌肉要放鬆。

  第八步:屈伸法。(偏)牽拉頸項部。操作者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放在頭部一側,雙手輕緩向相反方向用力,做完一側再做另外一側,每側做5-8次。注意用力不宜過大,速度不宜過快,動作要輕緩。

  第九步:搖法。搖動頸項部。操作者一手扶住患者肩部,一手扶住患者頭頂,順時針、逆時針各轉動5-8次。注意動作要慢,幅度不宜太大。逐漸減慢結束。

  四、肩部按摩基本操作方法(七步)患者取坐位

  掌同時撫摩患者雙肩,重複8-10次,使其雙肩放鬆,力度逐漸減輕結束。 五、背腰部的按摩手法(俯臥位)

  第一步:揉法。按揉背腰部。操作者用雙手掌由上而下按揉患者背腰部,力量要適當。

  第二步:撥法。彈撥足太陽膀胱經(在背部的位置:後正中線旁開1.5和3寸,共四條)。操作者用雙手拇指指腹彈撥,至上而下,需要加大力量時,也可雙手拇指重疊彈撥,做完一側再做另一側。重複3-5次。

  第三步:按法。按壓足太陽膀胱經。雙手掌重疊,由上而下按壓,力量要適當,速度要慢。

  第四步:滾法。滾腰椎兩側。單手握空拳至上而下滾動,力度均勻,不能有摸擦感。時間1-2分鐘。

  第五步:拍法。拍打背腰部。用雙手空拳或屈掌,至上而下拍打1-2分鐘,力量要輕,過重易引起腎出血。

  第六步:按法。按揉腎俞穴。兩手拇指伸直,同時按壓背部兩側腎俞穴,按揉1-2分鐘。

  第七步:擦法。搓擦腎俞穴各命門穴。擦熱後手掌捂住稍作停留,讓熱力滲透入內。

  第八步:推法:直推腰背部。用雙手掌以掌根為重力,從肩部直推到腰骶部,重複3-5次,力度漸減,結束。

  五、腰部按摩常用穴位

  1、腎俞穴:位於人體的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

  2、大腸俞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環跳穴:骶管裂孔與股骨大轉子最高點邊線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界處。 

  4、承扶穴:大腿後面臀下橫紋的中點。

  5、委中穴:膕橫紋的中點,股二頭肌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6、殷門穴:承扶穴與委中穴的連線上,在承扶穴下6寸。

  7、承山穴:在小腿後中下三分之一交界處。位於腓長肌兩側頭的分叉處。

  8、命門穴:位於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