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婦產科 主任醫師 劉木彪

  隨著國際國內宮頸癌的篩查工作的進展,宮頸癌的預防、早期診斷方面已經取得一些進展,但是由於我國地域遼闊而且經濟水平參差不齊,居民總體防控意識、篩查理念還是存在差距,所以,總體防控形式仍不容樂觀。

  國內形勢

  

  我國宮頸癌發病率還是遠遠高於很多的中等發達及發達國家,目前國內發病每年在3-4萬人左右;另一個問題就是我國的宮頸癌發病年齡趨於年輕化,這也為我們提出很多新的嚴峻課題,所以我們應該加強公民教育及篩查力度,共同努力來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

  特點及高危因素

  宮頸小細胞癌是一種罕見而獨特的原發性宮頸惡性腫瘤,屬於神經內分泌癌的一種。其發病率很低,約佔宮頸癌的1%~3%。

  與常見宮頸癌相比,還具有很多個性的特點:

  1、如早期就容易轉移;

  2、複發率高;

  3、生存時間短;

  4、篩查假陰性率高;

  5、診斷不是很容易;

  6、需要做一些神經內分泌因子標記物才能夠確診。

  高危因素與普通的宮頸腫瘤類似:多數也與高危型HPV感染有關,尤其是HPV18亞型最為多見;另外也有學者認為與遺傳因素有相關性,如3號染色體短臂的雜合性缺失等等。

  如何制定臨床決策

  就如我前面所說,宮頸小細胞癌發病率低,且散發,在宮頸癌發病率僅佔1%-3%,臨床上常常一年或幾年才能碰到一個,缺乏大宗的病例研究,因此醫生們沒有指南可以遵循,在診治過程中多數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探索,但近年來也取得一定的進展。比如由於其具有早期血道轉移的特性,所以近年來強調了化療在治療宮頸小細胞癌中的重要性。以化療為主,手術和放療為輔的治療方案逐漸得到大家的認可,但是具體遠期效果還有待觀察總結。

  有趣的是,在2014年,我連續一個月左右就接診到3例病人,所以激發了我的研究興趣,我們查閱了前10年內我科診治的一些類似病例,並讓研究生做了一個調查隨訪,發現那些病人都是在診斷該病的一年內死亡,根據一些文獻資料統計從病人確診到死亡的平均生存期是14.6個月。所以這個腫瘤對我們來說確實是一種挑戰。既然我們現在診療沒有完整的規範和指南,那麼在已知的基本原則下是不是也可以做一些治療的嘗試呢?因為分期不同,年齡不同,我遇到的一個20多歲,一個30多歲,一個40多歲的,期別也不同,分別是IB1、IB2和IIB期,我們根據每個病人不同情況個性化的選擇治療方案,但總體方案都是以手術為基礎,術後輔以體外照射放療,同時在放療前後均分別給予了3個療程的化療。現在回過頭來看這3個病人均已經生存達到了兩年,而且都是無瘤生存。

  從這3個病例中,我們似乎也積累到一點點經驗,在手術的基礎上,輔以化療放療再化療的“三明治式”療法,可能也是一種較好的選擇。當然,這是不是一種值得廣泛推薦的方法,我們還需要觀察和總結。但總體原則是:以化療控制全身,以放療控制區域性,手術去除病灶。

  新輔助化療在宮頸小細胞癌的治療現狀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宮頸癌的新輔助化療在2005年前後提倡的很多,近幾年似乎有不同的看法,因為很多研究發現新輔助化療不能改善遠期預後,但依據目前大家的臨床經驗來講,有相當一部人還是獲得了臨床的手術的機會,手術中也減少了併發症。而尤其是對於我們國內後裝治療嚴重不足的現狀,新輔助治療還是具有價值的。尤其是宮頸小細胞癌對化療相對敏感,又具有早期容易遠期轉移的特性,新輔助化療更有意義,甚至可以說是主要治療而不是輔助治療,所以說它的價值更為凸顯。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