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副主任中醫師 武翔

  人上了歲數,身體協調能力下降,跌倒的風險會比年輕人高出許多。但是不少家庭還存在著這樣的誤區,以為老人摔倒了是小事,沒啥大礙,站起來或扶起來就好。殊不知,在衛生部發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中,跌倒是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傷害死亡原因之首。

  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隨年齡的增加急劇上升,除了導致死亡外,還導致大量殘疾,並且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6年公佈資料顯示:美國每年有30%的65歲以上老年人出現跌倒。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65歲及以上老年人已達1.5億。按30%的發生率估算,每年將有4000多萬老年人至少發生1次跌倒。跌倒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動及獨立生活能力,也增加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因此,掌握老人跌倒後的急救常識,對於在第一時間救助十分重要。

  寒冷的冬季骨折易多發

  寒冷的冬季,穿上厚厚的衣服、褲子,行動本身就會遲緩很多,再遇上下雨或是下雪,路面就會變得溼滑不已,行人走路或是騎車都很容易跌倒。冬天尤其是雨雪天氣後,對於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來說,雨雪天出行尤其需要注意安全。醫生建議,降雨降雪之後,老年人最好儘量減少出行。必須外出的老年人,在出行時應有家人陪同或是使用“三腳手杖”作為助手,防止摔倒,在行動時動作幅度要放小,行走時不要太急。

  骨質疏鬆患者三部位易骨折

  上了歲數的人,身體協調能力也在下降,冬季跌倒的風險會比年輕人高出許多。對於容易骨質疏鬆的老年人來說,意外摔傷後容易引起三個部位的骨折:

  1、腕部骨折:是老年人骨質疏鬆性骨折中最常見的一種。當人要摔倒時,多會反射性地伸出手掌觸地來支撐保護身體。

  2、椎體骨折:多發生在脊柱的腰椎及胸腰段部位的椎體。人體骨質疏鬆發生時往往首先累及脊柱的椎體,使椎體內起支撐作用的骨小樑在數量上變得減少、質量結構上變得脆弱。張勇指出,嚴重者的椎體像一座失去柱子支撐的空房子,徒有四壁。一旦受到外力刺激,如跌坐傷的發生,其疏鬆空虛的椎體很容易發生形態上的改變,即椎體壓縮性骨折。

  3、髖部骨折:髖部是下肢和軀幹的連線部位。人在摔倒瞬間,下肢支撐、扭曲的力量會像槓桿似的作用於髖部,骨質疏鬆的老年人很容易造成股骨粗隆或股骨頸骨折。

  救治骨傷意外者別輕易搬動

  看到老人摔倒,都會下意識地把老人扶起來,問問有無大礙。然而,老人多有骨質疏鬆,跌倒後易出現骨折,匆忙將其扶起可能加重損傷。

  如果是車禍事故現場,人們在現場救治時,首先要觀察傷者生命體徵是否平穩,意識是否清楚,問答是否切題;其次檢查受傷部位,瞭解傷情輕重,判斷有無骨折;如有骨折發生,就近找一些木板或木棍之類的物體做臨時固定用。最後撥打120急救。

  骨折有最佳癒合時間,一般在傷後三個月內,所以第一次治療很重要,要求達到準確復位、堅強內固定或外固定,給骨折癒合提供良好的條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