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核醫學科 副主任醫師 餘永波

  你會看病嗎?也許你認為這根本就不是個問題,但從醫生角度來看,這還真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問題。毫不誇張地說,不懂看病訣竅已成為“看病難”、“看病貴”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家都知道,整個看病過程包括“自覺、診斷、治療”三個階段,在此著重給大家講一下前兩個階段就醫的要訣,以期在就醫過程中少走彎路,少花冤枉錢。
  自我感覺和體檢階段
  一、有自覺症狀的疾病
  1、有明確誘因:例如:受涼後感冒、外傷後骨折、進食不潔事物後腹瀉……
  2、沒有明確誘因:例如:糖尿病的三多表現(多飲、多尿、多渴)、惡性腫瘤的體重減輕、胃炎的上腹痛、淋巴瘤的發燒……
  二、沒有特別感覺的(亞臨床)疾病
  不少疾病並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往往在體檢中偶然發現,例如: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陳舊性肺炎/肺結核,多數惡性腫瘤早期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
  三、重視體檢、重視自檢:
  在上海,體檢已成為絕大多數就業人群每年都要做的事,與看病不同,體檢一定要到正規的體檢機構去做。正規的體檢機構會根據不同年齡段疾病特點,安排相應的檢查專案,如果有某種疾病家族史的,一定要預先告之,以便安排相應檢查。
  需要強調的是,體檢只是篩查,並不能檢出所有疾病,對早期腫瘤也有一定比例的漏診率。這就要求我們要有自我檢查意識和一定的專業知識,例如,相當部分早期乳房腫瘤是由病人本人自檢發現的。

  門診看病階段
  看病難,首先是看專家門診難,排了幾天隊,掛上專家號,幾分鐘時間,沒有任何體檢,病家一邊介紹病情,專家一邊寫,往往病情還沒講完,檢查單、藥方就開好了,病人有一種被愚弄的感覺,心裡那個氣呀!我以為提高看門診質量,患者還是有些工作可以做的:
  一、新病號如何看“急診”或“首診/初診”?
  1、掛哪個科:很重要,例如老年患者的上腹部疼痛,掛消化科就按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看,掛外科就按膽結石想,掛心血管科就按心梗猜,掛呼吸科就按胸膜炎、肺炎查,病人往往一頭霧水。
  【溫馨提醒】自己吃不準時,一定要先問導醫,現在一般的三級醫院門診大廳裡都有這項服務。
  2、介紹病史要簡明扼要、重點突出:由於種種原因,專家門診的時間永遠不夠用,要想讓專家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把握自己的病情,看專家前應理清思路。
  【溫馨提醒】哪些必須說,哪些可以說,哪些準備好(如果專家問就回答),一定要先做功課。門診醫生最怕的就是表達不清、顛三倒四、重點不明的患者。
  3、“普通號”和“專家號”有什麼區別?
  普通號:優點是便宜,容易掛到,接診時間相對較長,適用於首診和診斷明確、容易治療疾病的診治,缺點是接診醫生年齡較輕,經驗較少,讓人不放心。
  專家號:優點是專科知識豐富,對疑難疾病有較高的診治水平。缺點是費用較高,接診時間短。目前最令醫生頭痛的是“把專家門診當普通門診看”,且不說專家資源是否夠,專家體能能否應付,如果沒有一系列檢查做後盾,專家的診斷水平難以發揮,況且,專家的特長更多是在治療方面,把大量專家安排在門診,勢必導致治療階段專家的嚴重不足,後果嚴重。

  【溫馨提醒】無論你有錢沒錢,請先掛普通門診,等一系列檢查結果出來後,如果普通門診的治療效果不好,再有選擇地掛專家門診。
  4、掛哪個專家的號:學術有專攻,每個專家都有專業側重,應事先在網上做個調查,找最適合的專家。當然,急診除外。
  5、如何掛影像科專家號:如果CT、MRI片子很多,而且病變大小演變直接能說明治療效果的好壞,則最好掛影像科醫生的號,現在的三級醫院,多數影像科醫生都設有專家門診。由於一般患者不知道,他們會診的時間可以很長,因而就診時一定要帶好有關病史和既往檢查資料。
  二、老病號如何“複診”?
  俗話說,久病成良醫。但醫生對這類病人有三怕:一怕資料多;二怕病人點藥、點醫、點檢查;三怕一知半解,不懂裝懂。要避免這些問題,患者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整理好病史和檢查資料:按時間順序,用簡潔、通俗的語言,以列表或圖表的方式把自己的病情列印下來,有些有重要診斷意義的化驗指標(如肝癌患者/或肝癌高危人群的甲胎(AFP)指標)應按時間順序依次列表,醫生願意接待認真對待自己的病人。
  2、膠片要儲存好:千萬不要把X光片、CT、MRI等檢查的膠片捲起來,醫生看片時不方便。如果有多次CT、MRI檢查,因為片子多,最好在片子上用小粘紙註明片子的時間和第幾次檢查,這樣在向醫生介紹病史時,能根據醫生的需要,最快最準地提供他要的資料。
  3、千萬不要隱瞞病史:為避免受前面醫生意見引導,有些患者特別偏好隱瞞重要病史和檢查結果,不告訴醫生前面的診治過程,這千萬要不得,真正有學問的醫生會從前面醫生的診治過程中得出新結論。
  三、理性看待“誤診、漏診、誤治”
  從辯證的角度講,“誤診”是絕對存在的,好醫生只能降低但無法消滅“誤診率”。把握如下幾點,對減少“誤診、漏診、誤治”有一定幫助:
  1、科學把握檢查時機:任何疾病都有其演變規律,只有到某一特定階段,各種檢查才呈典型表現,例如大家熟悉的急性胰腺炎,澱粉酶升高是其特徵實驗室指標,但如果胰管通暢,胰高壓解除,只要數小時,澱粉酶就可恢復正常,如果這時檢查澱粉酶就容易誤判,其他病理階段則容易誤診。遺憾的是,現在看病、檢查,都是隨看隨查,以病人和門診醫生的時間隨意安排檢查時間,多不考慮疾病的演變規律。
  2、不應苛求“首診確診”: 疾病演變有其自身規律,各種檢查結果也是逐步出來的,指望一次門診或單一檢查就想得到弄清一個疑難疾病不現實,只有通過一系列檢查(必要時還需住院),經過一段時間,經多學科會診,把握病情演變規律,方能得出科學、準確的診斷,這個過程我歸納為變“一部確診”到“逐步確診”。
  3、把專業迴歸專業:“學術有專攻”,尤其醫學高度發展的今天,學科分化越來越細,專家越來越專,別指望能遇到全才,遇到具體的醫學難題時,藥的問題問學藥的,B超的問題問B超的,檢驗的問題問檢驗的,影像的問題問影像的,千萬別把如此眾多的專業問題寄希望在以治病為專長的臨床專家在有限門診時間裡解決。
  4、將真相告訴醫生:國人看病有個習慣,總想找不同的專家諮詢同一個問題,希望從不同專家解答中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答案,為避免先入為主的觀點,常常隱瞞重要的病史和檢查,這樣既不利於疾病的及時診治,又極大地浪費了有限的優質醫療資源。我接待過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地的患者,他們都沒有享受過在短時間內找不同醫院多位專家諮詢同一種病的自由就診的“特權”。
  5、不要責難醫生:如果因某次檢查出現誤判就要受到責難,醫生還敢有所擔當嗎?不敢擔當的醫學還會進步嗎?病人還能得到更好的醫療嗎?當然,醫生要盡最大努力地避免和降低誤診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