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科 副主任醫師 魏淑湘

  眾所周知,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寶貴遺產,是三大國粹之一。它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發展,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然而到了近現代,隨著西醫漸進,中醫逐漸沒落,很多國人開始認為中醫是無用的,中醫是不治病的,中醫是騙人的。近百年來,無論政府還是個人,多次提出要堅決取締中醫。難道中醫藥真的不能治好病嗎?

  綜合分析,我們發現,不是中醫療效不佳,而是我們在繼承、應用中醫藥的過程中出了問題。首先應該是與現代教育方式的不當有關,再就是與當前政策有關,整個社會不重視中醫,對中醫持懷疑態度,還有與目前的中藥質量有關係,有效成分含量低,假、劣、偽藥充斥於整個醫療環節,怎麼能治好病。

  要改變這一現象,就要從根本上找原因,政府倡導整個社會加強重視,教育方式要改變,加強中藥生產加工流通中各個環節的管理,應加強中醫藥知識的普及教育,讓更多的人瞭解中醫,相信中醫、應用中醫。只有這樣,才真正使中醫藥學發揚發展,更好地為國人服務。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隨著西醫漸進,很多國人開始認為中醫是無用的,中醫是不治病的,中醫是騙人的。於是包括政府和個人在內,曾多次提出廢止中醫、取締中醫。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醫“致難兼採”為由,在新頒佈的學制及各類學校條例中,只提倡醫學專門學校(西醫)而沒有涉及中醫,完全把中醫藥排斥在醫學教育系統之外。1913年,教育總長汪大燮公開提出廢除中醫中藥。

  1929年2月,國民政府召開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議,通過了西醫餘雲岫等提出的“廢止舊醫(中醫)以掃除醫藥衛生之障礙案”。曾留學日本學習西醫的餘雲岫,是廢止中醫派的代表人物。他一向攻擊貶低中醫學,把中醫等同於巫術,甚至直指“中醫是殺人的禍首”,必欲廢止清除而後快。著名文學家魯迅因其父死於肺結核後認為是中醫藥不能治病,堅稱中醫是騙人的,並遠赴日本去學西醫。

  解放初期,當時衛生部第一副部長、黨組書記賀誠和副部長王斌也有提出消滅中醫藥政策的行為。他們無疑都認為中醫不能治病,中醫是偽科學,中醫是騙人的。時至今日,仍然有人認為中醫藥是無用的,叫囂著應該堅決取締中醫。難道中醫藥真的不能治好病嗎?中醫藥真的是騙人的嗎?

  眾所周知,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中國文化的寶貴遺產,是一門流傳了數千年未中斷的、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的學科。它又是一活文物,中醫藥學沒有因為它的古老而在現今喪失治病的功能和極高的療效,因為它是在中國哲學方法指導下創立的學科,具有超時代的內涵所致。縱觀中華民族5000餘年的發展史,中醫藥活人無數,為中華民族的的繁衍發展立下了不朽功勳。

  早在三國時期,華佗發明了麻沸散,能夠開展外科手術,被稱為外科鼻祖,為當時無數人解除了病患之苦。宋朝時期,民間醫生觀察到牧童很少患天花之疾而發明接種牛痘防治天花的辦法,比歐洲發明的防治天花的方法要早了400餘年。歷史上有很多醫家對疫癘的防治進行研究,尤其是明清時期的醫家對瘟疫的防治研究更加深入,紛紛著書立說,提出了多種防治辦法。

  檢索歷史也可以發現,中國歷史上暴發的瘟疫相比其他國家是最少的,這與中醫藥提出的未病先防理論是密切相關的。

  即便發生疫癘,由於有中醫藥的防治,其死亡率相較其他國家來說,也是最低的。遠的不說,就拿2003年我國的非典來說,這是一場暴發流行的急性傳染病,由於政府的控防得力,配合中醫的三焦辨證,採用中藥湯劑預防,很快就得到控制,並且死亡人數極少。而發生在14世紀歐洲的鼠疫,卻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奪走了2500萬人的性命。

  由此看來,中醫不是療效不佳,而是我們在繼承、應用的過程中出了問題。查閱中國醫學史,瞭解時下的醫療現狀,筆者對中醫藥療效不佳的原因進行了總結歸納,分析應該與以下五個方面有密切關係。

  一、教育方式的原因

  在中醫藥學的教育上,古時中醫藥理論的學習,都是師徒傳承,是由老師在臨床上親自言傳身教,學生現場學習,能夠系統地學習到中醫藥理論知識和老師的臨床望聞問切的經驗。還要要求背誦中醫經典、藥性賦、湯頭歌,並能理解應用。學成後要到民間遊學行醫,多方面接觸病例,總結治療經驗,豐富實踐知識。

  現在的中醫藥理論教育,西醫化已成為普遍現象。大學期間,所學的西醫理論知識要多於中醫藥知識,很多中醫經典還是作為選修課,很多學生對《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都不求甚解,中藥藥性不熟悉,方劑沒有背過幾首,望聞問切不熟練,根本不會臨床診病。有些比較勤奮用功的學生,理論掌握的很好,但實踐動手少,能力差,與臨床嚴重脫節,也不能應用於臨床診療。

  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中醫畢業生,已不會用中醫的望聞問切方法來診斷疾病,更加不會處方用藥。所以大多學生畢業後走向臨床工作,因為不會應用中醫方法或應用後療效不好,就不再相信中醫,也不願再用中醫藥診療。所以中醫藥大學的教授對他們的評價是:中醫藥學的掘墓人。如果再不加以重視中醫藥理論的發展,很快中醫藥學在教育上就會達到後繼無人的境地。

  二、醫院重視度的原因

  現在很多的中醫院本身就對中醫藥診療不夠重視,甚至已經嚴重西醫化。中醫醫院雖然名為中醫,實質上仍是以西醫治療手段為主,中醫為輔。全國幾乎沒有一所純正的中醫醫院,中醫成了西醫的附屬品。

  醫院對中醫藥的應用不夠重視,必然導致中醫師不重視中醫的望聞問切,而改用西醫的各種檢查方法替代。多數中醫院對中醫人才不重視,不招收中醫畢業生而只要西醫臨床畢業生,會使越來越多的人不願報考中醫院校學習中醫,會導致中醫凋零斷代,難以持續發展。

  三、醫生的原因

  能否治好病,與醫生的診療水平有很大的關係。醫生的水平不高,望聞問切應用不好,辨病不明,辨證不清,肯定不能開出對症的藥方,又怎麼能治好病呢?筆者曾從某中醫院瞭解發現患者從入院到出院基本上就是一直服用一個藥方,這完全是與中醫藥理論相悖的。服用中藥的原則是君臣佐使配伍,辨證用藥與加減。

  隨著治療過程的變化,患者的症狀是會變化的,就需要重新辨證用藥才對。拿頭痛一病來說,根據六經辨證,有陽明經頭痛、少陽經頭痛、太陽經頭痛、厥陰經頭痛之分,病雖相同,但辨證不同,臨床用藥絕對不同。辨證不明而處方用藥,療效肯定不佳。

  醫生的醫德水平與服務態度與療效也有很大的關係。從患者角度來說,巴不得把自身所有的不適感受,細細的給醫生娓娓道來,但是一個醫生一天要看好幾十甚至上百個病人,哪裡有時間和心情慢慢的聽病人訴說,一般就是泛泛的問些症狀就開藥方。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一個病人的就診時間,長的十多分鐘,短的幾分鐘,簡單問幾名症狀,切脈幾秒鐘,這麼短的時間,流水線似的看病方式,望聞問切的功夫如何能作得足?診斷能否明確,藥方能否對症,這都很難說,又怎麼能治好病呢。

  四、中藥的原因

  中藥的質量、產地、炮炙方法、假劣、煎藥方法也與療效有關係。

  查閱《傷寒論》中的經方,大都少於10味藥,每味藥一般3-6g,很少有超過10g的,療效頗佳。反觀我們現在所開藥方,動輒20餘味,每味藥都要20g左右,療效反而不好。古時中藥,多為野生,其有效成分含量較高,療效就好。現在醫院應用中藥多為種植,有專家曾做過同種藥物野生與種植的有效成分對比實驗,種植的竟然佔不到野生的1%。

  所以現在中藥療效不好劑量太輕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但是藥典有規定,中藥處方用量必須遵守,沒有辦法,只好加用功效類似中藥,這就必然導致出現多味藥的處方了,而且也容易出現藥物之間的化學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療效。

  以前用藥,多用道地藥材,道地藥材有歷史悠久、品種優良、產量巨集豐、療效顯著的特點,如四川的川芎、川貝母、川牛膝,雲南的三七、木香,山東的阿膠,東北的人蔘等。但是現在的中藥,為了追求產量與經濟效益,不再關心土質,加用農藥、催生長素、不顧時令採收,都嚴重影響了中藥的質量和療效。

  中藥的加工方式不當會引起黴爛,蟲蛀、變質等會影中藥的響質量和療效,還有可能不能完全去除中藥的毒性,應用時產生毒副作用,反而會使病情加重。

  中藥的炮炙也會影響和改變藥效,如生地的功效是清熱涼血,而經過蜜炙後的熟地功效則變為滋陰補腎,大薊功效為清熱涼血,經炒炭後則變為收斂止血,馬錢子炮炙後易於粉碎,提高療效,還可降低毒性。處方用藥時如果不加註明,也會出現用藥無效的現象,如治療出血症時多用中藥炒炭止血反而用了生品,就會加重病情。

  假藥、劣藥對療效的影響就更大了,不法商人為了追求利益,置病人健康不顧,以致假藥、劣藥充斥中藥市場,僅是外形相似,而功效不同甚至相反或無效,試問這樣的中藥讓患者服用能有效嗎?而且還有可能會加重病情,甚至有致人於死地的可能。

  煎藥方法也會影響中藥的療效,如貝殼類、礦石類藥物應該先煎才能煎出有效成分,大黃要後下才能加強瀉下的作用,附子細辛類要先煎去除毒性,如果做不到正確的煎藥方式,會使方藥無效甚至發生毒副作用,從而影響療效。

  五、患者的原因

  中藥在應用時多有禁忌,如忌冷辛辣、生冷等。如診斷患者為脾胃虛寒,應用溫胃散寒的藥物,囑其忌食生冷,但是患者偏偏不尊醫囑,反其道而行之,啤酒照喝、生冷照用,那麼再對症的藥服下去也無濟於事。再比如醫生囑患者應該注重養生,要順應自然規律,重視情志調護,注意飲食起居,加強身體鍛鍊等,但患者依然我行我行我素,置若罔聞,那肯定對病情不利,這也是造成中醫藥不治病的原因。

  為不斷提高中醫師的理論知識和臨床診療水平,提高中醫藥學的地位,使中醫藥學真正按照自身規律發展,改變目前中醫藥療效不佳的現狀,建議如下:

  一 提高中醫藥管理部門的行政權力

  政府部門應設立中醫與西醫兩個在行政權利方面平等的行政機構,結束西醫管理中醫的行政模式,使中醫能夠獨立管理中醫,能夠和西醫平等競爭,相互補充。應該將中醫藥的教育權從教育部門轉交給新的中醫藥行政部門,制定符合中醫藥發展的教育政策;中醫行政部門應該有按照中醫藥學自身發展規律審批中醫師職稱以及設定臨床機構的權力;

  應該確立中醫藥和西醫藥在行政上、醫療上、地位上的平等原則及法律,使它們在為人民治病上獲得同等地位。

  二、改變目前的教育方式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需要,規劃發展中醫藥院校的教育。調整中醫藥高等教育結構和規模,堅持以中醫藥專業為主體,按照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施教,強化中醫藥基礎理論教學、基本實踐技能培養及醫德醫風教育。中醫藥學院的教育,應該做到嚴進嚴出,讓中醫學生真正掌握好中醫經典,增加臨床實踐和動手能力,在臨床上完全能夠應用望聞問切的方法進行辨證論治、處方用藥。

  培養學生的中藥理論知識,提高辨藥識藥能力,畢業後在工作中應用,能夠指導中藥的生產加工、炮炙等,可提高中藥的藥效,還可以防止假藥、劣藥應用到臨床。加強醫學生的醫德教育,提升服務意識,將來在臨床工作時才能做到視病人如親人,耐心細緻,更好地服務於病人。

  三、加強中醫醫院的建設

  設立純正的中醫醫院,真正應用中醫藥的方法進行臨床診療,應該以中醫為主,西醫為輔。中醫醫院應該注意蒐集整理民間醫藥知識和技術,加以總結和利用;整理中醫藥古籍和歷代醫家醫案,研究總結其學術思想、技術方法和診療經驗,加以學習吸收應用於臨床;確立本地有學科專長的中醫藥專家為名老中醫,總結其學術與臨床經驗,選定繼承人,以師帶徒,言傳身教的方式進行培養。

  以上多種方式同時進行,可不斷提高中醫醫院的技術水平。中醫醫院還要增加中醫畢業生的招收數量,使中醫學生有學以致用的場所,讓更多的人自願學習中醫,才能夠加強中醫人才隊伍的建設。

  四、加強中藥生產管理

  加強對中藥資源的保護、研究開發和合理利用。保護藥用野生動植物資源,加快種質資源庫建設,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建設道地藥材良種繁育體系和中藥材種植規範化、規模化生產基地,開展技術培訓和示範推廣,指導中藥的生產加工。加強中藥市場管理,防止假藥、劣藥等充斥市場,流入臨床。

  五、加強中醫知識宣傳

  中醫藥理論作為國粹,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發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但是由於近百年來的西醫漸進,很多人對其已是不瞭解甚至全然不知。中醫藥傳統的養生保健方法和治未病的學術思想,對現代醫學也有很大指導意義,如果遵照執行,能夠提高全民的身體素質。所以今後應加強中醫藥知識的普及教育,讓更多的人瞭解中醫,相信中醫、應用中醫,也能不斷提高中醫藥的療效。

  綜上所述,中醫藥不能治病不單單是中醫藥本身的問題,也與社會因素、環境因素、人文因素等有密切關係。謹撰此文,希望能引起社會各界思考,不再把中醫藥療效不佳的原因單純的歸結的中醫藥自身因素上,也希望文中所提建議對時下的新醫改政策有所稗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