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確實是目前最常見的腫瘤之一,人群發病率已經達到40/10萬,也就是說每1萬人就有4個人發生結直腸癌。由於國內沒有國家性的結直腸癌篩查計劃、加之普通人對於預防結直腸癌的意識不夠,在臨床上發現結直腸癌中中晚期結直腸癌佔了85%以上,治療效果差、治療費用高,而且很多患者由於腫瘤比較晚期需要做“人工肛門”手術,術後生活質量差。很多人對大腸癌不瞭解,得了以後就特別害怕!或有的人沒有得,也非常緊張,恨不得天天做腸鏡,其實大腸癌防治沒有那麼懸!
1、怎麼進行篩查?
對於一般的人群來講,建議40歲以上的人每年進行一次大便隱血檢查、每3-5年進行一次全腸鏡檢查,就可以發現早期的結直腸癌;
對於遺傳性結直腸癌家族的人來講,其篩查結直腸癌的年齡應該提前5-10歲,也就是說30-35歲開始就需要進行糞便隱血檢查。
2、得了結直腸癌後應該選擇哪些治療?
對於術前評估為Ⅰ期和ⅡA期直腸癌和Ⅰ~Ⅲ期的結腸癌,一般首選進行手術治療;
對於ⅡB期的直腸癌,如果腫瘤術前分期為T3或T4,建議先進行新輔助放化療,然後在考慮手術治療;
對於Ⅲ期直腸癌,建議先進行術前放化療,然後在進行手術治療;
對於有肝臟或肺轉移的患者,如果沒有結腸梗阻、腸穿孔或嚴重出血等情況,需要先進行新輔助化療,等遠處轉移灶縮小或轉化為可切除病灶後再進行手術切除。
3、在什麼情況下需要使用靶向治療藥?
靶向治療是目前一個重要的進展,目前在臨床上最長使用的靶向治療藥有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單克隆抗體西妥昔單抗和針對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單克隆抗體貝伐珠單抗,西妥昔單抗只有對於K-RAS突變型的腫瘤有效,因此在治療前需要進行K-RAS基因的突變檢查;
貝伐珠單抗治療不需要進行基因檢測,但是其除了發生高血壓、栓塞等風險外,在術前使用時有增加手術出血風險,因此在使用了貝伐珠單抗患者,手術最好選擇在停藥一月以後再進行。
靶向藥物對於有遠處轉移的晚期患者在術前使用,可以增加其轉化為可切除病灶的機率,因此術前輔助化療聯合靶向治療對於四期結直腸癌來講可以提高其療效。當然對於復發或者晚期結直腸癌,靶向治療也可以提高療效,增加再次根治性切除的機會,提高療效。
4、在什麼情況下需要進行造口手術(人工肛門)?
生了直腸癌患者,最擔心的事莫過於要不要“改道”即做人工肛門手術,一般來講,如果腫瘤男性在距肛緣6cm以上、女性在5cm以上保留肛門可能性在90%以上,對於以下的結直腸癌,保留肛門的可能性會下降,但是是否能保肛還要取決於在術中充分遊離後腫瘤是否距下切緣超過2cm,如果在遊離後達不到2cm下切緣,往往會進行永久性“改道手術”,如果下切緣超過2cm,但是吻合口位置較低,為了減少術後發生吻合口漏的風險,醫生往往建議進行臨時性的造口,在3-6月後待吻合口完全癒合後再行還納。是否需要保肛還要確保術前患者肛門功能是否正常,一些年齡較大的人,術前肛門功能較差,就不適合進行低位保肛手術,術後肛門功能差,生活質量不高。
5、術後什麼情況下要進行放化療?應該怎麼進行復查?
術前沒有進行放化療的患者,如果術後病理提示為為ⅡB以上,需要進行術後放化療,放療方案一般選擇奧沙利鉑+5-Fu或希羅達+奧沙利鉑,如果有條件可以同時給予靶向治療,化療一般為4-6週期。
化療結束後患者要進行定期複查,一般來講每6月進行一次CEA、CA199檢查,進行胸腹部CT檢查,一年內要進行一次腸鏡檢查;定期複查時間不要少於5年,5年後和普通人一樣大腸癌的篩查。
6、其他治療方法,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其有效?
目前對於結直腸癌治療的方法較多,但是主流和有證據支援的治療方案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其他一些治療雖然可能有一定療效,但是其確切療效仍然需要進一步研究,實現大腸癌的精準治療,既能提高療效,又能降低醫療費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