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科 主任醫師 劉軍連

  關節病型銀屑病,是一種伴有慢性進行性累及關節的銀屑病。多數關節病型銀屑病患者四肢遠端關節受累,部分患者可有骶髂關節炎、嵴柱炎、胸鎖關節炎、顳頜關節炎等。臨床表現為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疼痛、腫脹、僵硬、壓痛及運動障礙,晚期受累關節可強直、畸殘,給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的危害。

  關節病型銀屑病的治療的目標:緩解症狀、預防或延緩結構破壞;保護患者生活功能及社交參與的方式,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節病型銀屑病的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康復治療、畸形關節的外科治療等。傳統關節病型銀屑病治療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改善病情的抗風溼藥物、糖皮質類固醇激素等,近年生物製劑在關節病型銀屑病的治療中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本文主要談及藥物的的分級治療(I~IV級治療)。

  一級治療是指口服非甾體抗炎藥治療。當臨床診斷為活動性關節病型銀屑病時,進入一級治療,3-6個月後,若有效繼續治療;若無效轉II級治療。當出現5個或以上活動性關節;或伴有嚴重功能損傷或結構破壞;或有糖皮質激素治療史;或有廣泛面板受累者,根據情況直接進入II~IV級治療。

  二級治療是指抗風溼藥物治療,如MTX、柳氮磺吡啶、來氟米特等,此類藥物可減緩或阻止免疫系統對關節的攻擊,從而緩解疼痛和腫脹,並可能延緩或阻止關節損傷進展,但對已發生的關節損傷無效。當I 級治療療效不佳或藥物毒性不能耐受或伴有預後不良因素時,進入II級治療(MTX);若對MTX禁忌,予來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或環孢素A)治療。3-6 個月後,若有效繼續治療;若無效轉III級治療。當中軸關節病變為主或有嚴重附著點炎時,直接進入III級治療。使用抗風溼藥物治療前需篩查血常規,治療中應至少三個月複查一次血常規、肝功能、血清肌酐等。

  三級治療為生物製劑治療。自2000年起,TNF-α抑制劑在銀屑病和銀屑病關節炎的治療中發揮重大作用,對大多數臨床症狀的改善均有效果,包括面板、指甲、中軸或外周關節、肌腱炎、指趾炎。常用的TNF-α抑制劑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單抗等。當Ⅱ級治療療效不佳或Ⅱ級藥物毒性大,但無預後不良因素者,開始第二種抗風溼藥物治療或聯合治療。Ⅱ級療效不佳或Ⅱ級藥物毒性大,但伴預後不良因素或以中軸關節病變為主,或伴有嚴重的附著點炎者,開始TNF-拮抗劑治療(±抗風溼藥物)。3-6個月後,若有效繼續治療;若無效轉IV級治療。

  IV級治療是指輪換治療。當Ⅲ級治療療效不佳或Ⅲ級藥物毒性大,需改變TNF-拮抗劑治療策略,轉為第二種TNF拮抗劑治療(±抗風溼藥物)。3-6個月後,若有效繼續治療;若無效轉換聯合用藥策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