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醫科 副主任醫師 崔鴻崢

  婦女產褥期間汗出不止稱“產後自汗”,睡後汗出,醒來即止,稱“產後盜汗”。產後自汗及盜汗均為產後的常見病,歷代醫家均稱之為產後“二危”症之一。一般產婦汗出較平時多,尤其於飲食、活動後或睡眠時明顯,於數日後自行緩解,不作病論。

  如果分娩一週後,無過勞、衣被過厚或發熱等原因仍汗出不止,或稍一活動則汗出較多者,則為病理性自汗。

  中醫理論認為,孕婦產後自汗多屬氣虛,常伴有疲乏無力、氣知懶言,面色不華、脈弱無力等表現。治療當益氣補血_,固表止汗,可用黃芪、浮小麥各30克,白芍、當歸各20克,白朮15克,防風、炙甘草各10克,大棗(噼開)10枚。水煎2次對勻,早晚分服,每日1劑。一般連服4-6劑即可治癒。

  產後盜汗,是指產婦睡後即見汗出,醒後汗止的一種病理現象。常伴有五心煩熱、口咽乾燥、骨蒸潮熱、大便乾結、小便色黃等症狀。盜汗的產生是由陰虛內熱所致。治當益氣養陰,生津斂汗,可用麥冬、沙蔘、玉竹、熟地各15克,黨蔘、白芍、煅牡蠣各20克,龜板、鱉甲各10克,浮小麥30克。水煎2次對勻,早晚分服,每日1劑。一般連用3 -5劑可愈。

  耳穴壓丸法

  用磁療貼貼敷於患者耳朵的相應穴位,每次按壓2-3分鐘,4-5次/天,每天更換磁療貼,雙耳交替貼敷。氣虛者取腎上腺、肺、內分泌等穴位,陰虛者選用神門、三焦、交感等穴位。

  臍部貼敷法

  將研成粉末狀的適當藥物調入適量蜂蜜及雞蛋清和製成餅狀,放於患者臍部,再用醫用膠布固定,維持4-6小時左右,每天1次,連續貼敷10-14天。氣虛者選黃芪、五倍子、防風、白朮等中藥研製,陰虛者選用煅牡蠣,煅龍骨、白礬等中藥研製。

  灸法

  艾條溫灸5分鐘,每天1次,連續10-14天。氣虛者取大椎/關元穴,用補法;陰虛者取陰,IS穴。

  推拿法

  取其大椎、神門、關元、後溪穴位,每天1次,每次30分鐘,連續10-14天。

  藥膳療法

  氣虛產婦食療調療法:

  (1)黃芪羊肉湯:黃芪15克,羊肉90克,桂圓肉10克,淮山藥15克。將羊肉用沸水稍煮片刻,撈出後即用冷水浸泡以除擅味用砂鍋將水煮開,放入羊肉和三味藥同煮湯,食時調好味,可飲湯吃肉。

  (2)黨蔘五味燉豬心:黨蔘12克、黃芪12克、五味子9克、豬心1個。原料放ur、入碗用加水適量,隔水燉1小時,吃肉飲湯,每隔1天吃1次。

  (3)糯稻根泥鰍湯:泥鰍90克,糯稻鬚根30克。泥鰍宰殺洗淨,用食用油煎至金黃色。先將清水兩碗與糯稻根共煮,待水煮至1碗湯時,放入泥鰍煮湯,吃時調好味,連湯帶魚同吃。隔日吃一次,7次為1療程。

  陰虛產婦食療調療法:

  (1)豬肚粥:豬肚1個,黃芪15克,人蔘3克,粳米50-100克,蓮實30克,小麥、蔥適量。將豬肚用食鹽搓洗乾淨,與小麥同煮至半熟,取出豬肚切細。諸藥切碎,裝入紗布袋。扎口,與豬肚加水同煮至熟爛,去藥袋及豬肚,再下米煮粥,快熟時放入蔥,調味隨意,喝粥吃豬肚。

  (2)銀耳紅棗湯:取銀耳30克,紅棗20克,冰糖適量。先將銀耳用溫水泡發,除去蒂頭,洗淨後撕成小塊,紅棗洗淨撕開,共入鍋內加水適量,用小火慢爆至銀耳、紅棗料熟,放入冰糖濟化調勻,即可出鍋食用,每劑分2次食完。

  產後出汗雖是產後常見症狀,但若汗出過多或止日久不愈者,須防氣隨津脫,變生他疾,故須引起高度重視並及時就醫診斷治療。產後汗證不可同病同治,須根據不同臨床表現不同分型給予相應治療。可取單種治療方法或在療效甚微的情況下,取兩種或兩種以上治療方法以補虛斂汗,再配合藥膳,必定預後良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