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副主任醫師 王清賢

  幽門螺桿菌,是至今發現唯一存在於人體胃部內的一種細菌。中國人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非常高,超過56%。目前證明,幽門螺桿菌與胃癌有一定的相關性,但不是感染了hp就一定會得胃癌。

  我國是“幽門螺桿菌”大國,有一半多的人群為該菌攜帶者。有些人當發現自己攜帶幽門螺桿菌,則憂心忡忡,任何細枝末節都會被無限放大,懷疑自己是不是已經成為胃癌的高危患者。

  那麼,胃癌與哪些因素相關?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得胃癌嗎?感染了hp該怎麼檢查和預防?

  我們就為大家解讀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腫瘤——胃癌。

  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的關聯性

  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發生有一定的相關性。在早期胃癌的患者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較高。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險性幾乎是未感染幽門螺桿菌人群的4倍。

  但並不是說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發生胃癌,因為幽門螺桿菌的種株很多,患者只有感染了毒力很強、致癌機會較高的該菌種株,才有可能患胃癌。幽門螺桿菌感染致病還與個體的免疫力有關。

  胃癌的發生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般來說,要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上皮內瘤變)——胃癌這樣一個緩慢的過程。該病患者體內的各種致病因素可以單獨或協同地作用於上述不同階段,幽門螺桿菌感染並不是胃癌惟一的致病因素。

  幽門螺桿菌主要作用於癌變的起始階段,它是胃癌的發生的基礎。

  但一個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後並不能直接引起其體內細胞DNA的突變及細胞表型的轉化,也就是說,幽門螺桿菌不能直接導致癌變,只是癌變的幫凶。幽門螺桿菌分泌的一些毒性物質,如氨和磷脂酶等可以破壞胃黏膜,使各種致癌因子更容易直接作用於胃黏膜的上皮細胞。同時,幽門螺桿菌分泌的化學物質還可以直接促進細胞分裂,增加細胞DNA突變的機會。

  在臨床上,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數眾多,但這些人中患胃癌的卻很少。這除了與上述原因有關外,還與患者個體的抵抗力和對幽門螺桿菌的敏感性,以及感染幽門螺桿菌後機體出現的不同感染結果有關。

  另外,在複雜的病理生理過程中,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遺傳因素、飲食習慣、營養情況、年齡、菸酒刺激以及其他環境因素都可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既不要為此緊張不安,也不能置之不理,任其發展。當患者查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並有胃痛、腹脹、反酸、噯氣、口臭、打嗝等症狀時,或者合併有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胃潰瘍或胃息肉時,或查出有胃黏膜炎症浸潤現象,或查出有胃黏膜上皮增生、固有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或出現了胃黏膜腺體異常增生時,均應該積極治療,定期複查。尤其似乎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更應該引起注意,以免癌變。

  胃癌的高危人群

  1、我國胃癌高發地區人群,如東南沿海及西北地區;

  2、長期患有胃部疾病的人群,這些人群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患者,以往接受過胃部分切除的患者,慢性肥厚性胃炎患者等。

  3、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如直系親屬中有胃癌患者,那麼他們患胃癌的概率要高很多。

  4、長期擁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群:吸菸、飲酒、高鹽飲食,喜歡吃醃製的食品。

  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患者患胃癌的風險比沒有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群要高,所以對於幽門螺桿菌陽性的人群,如果同時伴有一些高危的致病因素,比如慢性萎縮性胃炎等慢性胃疾病,那麼就要進行幽門螺桿菌清除治療。

  一項研究表明,根除HP可減少39%罹患胃癌的機率:

  【 預防胃癌,第一道防線是及時清除胃癌的危險因素。一項在山東臨朐進行了15年的研究表明,根除Hp可以使胃癌的發生率下降39%。因此,根除Hp是減少胃癌發生的最有效措施。】

  由於胃癌患者早期並沒有特異症狀,所以在多數患者就診時都已進入中晚期。胃癌早期症狀與胃部一些良性疾病症狀很相似:如胃部隱痛、上腹部不適,一直有飽脹感,消化不良等,這些症狀很容易被患者忽視,當做慢性胃炎等疾病對待。而一旦出現比較明顯的症狀,往往已經進入胃癌的中晚期階段。日本和韓國曾針對45歲以上的國民進行普查,普查的方式為每年採用胃鏡檢查。這樣容易在早期及時地發現並進行及時的治療。但這樣的方式不適合在我國廣泛,只能建議高危人群每1~2年進行胃鏡的檢查,儘早發現胃部腫瘤。

  胃癌的TNM分期

  對於腫瘤患者,我們常常使用“早期”、或者“中晚期”來描述惡性腫瘤病變的程度,其實分期不是這麼簡單的。目前國際上所公認的對胃癌的分期方法是採用TNM分期,所謂TNM分期就是根據它的腫瘤原發病灶(T)、淋巴結轉移(N)以及有無遠處轉移(M)來評估腫瘤病變的程度。T是指原發腫瘤侵犯的大小和深度,N是指淋巴結的播散範圍,M是指腫瘤轉移或播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組織或器官。這種分期方法能夠比較全面的對腫瘤的發展程度做出較為具體的評估,同時可以根據分期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並且能預測患者的預後。

  胃癌的中晚期,多學科綜合治療是關鍵

  胃癌的治療,外科、內科和放療科共同進行多學科綜合治療是關鍵。在我國,大多數的患者在就診時處於中晚期,所以需要通過多學科團隊共同制定治療方案,使患者的療效達到最佳。胃癌的治療方式主要有3種:手術治療、化療和放療,早期患者以手術治療為主,而對進展期和晚期胃癌,可以先手術,然後進行輔助化療和放療,也可以在術前使用放化療,進一步提高手術的根治效果及患者的預後水平。

  對於已經發生轉移的患者而言,通過化療或者放化療可以使腫瘤進一步縮小,然後可以再進一步評估,觀察腫瘤是否有切除的可能,如果能夠切除,我們將這一部分患者列為轉化型的手術治療,同樣能獲得比較滿意的療效。對於晚期的患者,一般的手術治療並不能使患者獲益,所以一般我們以化療為主。對於這一部分患者,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緩解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儘可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胃癌術後:少吃多餐,定期隨訪

  胃癌手術以後,胃容量減少,尤其是接受了全胃切除的患者,消化吸收能力明顯減弱。對於這些患者,我們建議患者在飲食方面要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同時應以細軟的飲食為主,每天5~6餐,這樣能使食物得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胃癌手術的2年之內,需要每3個月到醫院進行1次隨訪;在術後3~5年內,每半年到醫院隨訪1次;在術後5年以後,每年到醫院進隨訪1次。檢查的專案主要包括臨床的體格檢查、血液學的檢查(包括腫瘤指標的檢查)、胸部的X片及腹部的CT檢查等。手術後1~2年還要進行1次內鏡複查。

  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測

  幽門螺旋桿菌的診斷方法有三類:

  1、唿氣檢測儀檢查:這是幽門螺桿菌檢測的最先進裝置之一,不需插管,只須輕輕吹一口氣,就能查出胃病致病“元凶”幽門螺旋桿菌(HP)的感染例。簡便、快速、準確性高,無創傷、無交叉感染。臨床常用碳13和碳14,前者相對比較安全,後者不適用於12歲以下兒童和孕婦。

  2、免疫學檢測:通過測定血清中的幽門螺桿菌抗體來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包括補體結合試驗、凝集試驗、被動血凝測定、免疫印跡技術和酶聯合吸附測定等。

  3、細菌的直接檢查:通過胃鏡檢查鉗取胃粘膜作直接塗片、染色,組織切片染色及細菌培養來檢測幽門螺旋桿菌。

  一旦檢測陽性,應在醫師指導下根除治療,一般常用四聯療法,10-14天就能根除細菌。

  如何有效避免感染幽門螺桿菌?

  1、避免群集性感染幽門螺桿菌

  預防幽門螺桿菌,應避免家庭群集性感染幽門螺桿菌。據瞭解,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具有家庭聚集的傾向特點。另外,父母感染給子女的概率較高,望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積極做好預防家人感染的相關工作。

  2、口腔健康須保持

  日常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好呢?據獲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一般具有口臭等口腔問題,因此對於陰性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保持口腔健康刻不容緩。這對以後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墊定了相應的預防根基。

  3、預防幽門螺桿菌不宜生吃

  研究證實,幽門螺桿菌可在自來水中存活4-10天,在河水中存活長達3年。因此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的要點之一,就是不宜生喝水,不宜生吃等。

  4、餐具器皿應定期消毒

  餐具器皿除了得定期消毒外,刮痕嚴重的餐具,也得定期淘汰更換。尤其體質較弱的小朋友和老人,應該儘量使用可以高溫殺菌的不鏽鋼餐具,以避免病從口入影響健康。

  5、儘量實行分餐,避免口對口餵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