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主任醫師 辛學知

  特殊性腸炎——偽膜性腸炎

  又稱難辨梭狀厭氧芽胞桿菌性腸炎、手術後腸炎、抗生素腸炎、抗生素誘發的難辨梭狀厭氧芽胞桿菌性腸炎等。PMC常發生於大手術後及一引起危重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

  偽膜性腸炎是一種主要發生於結腸和小腸的急性纖維素滲出性炎症,多系在應用抗生素後導致正常腸道菌群失調,難辨梭狀芽胞桿菌大量繁殖,產生毒素而致病。因與抗生素的應用關係密切亦有“抗生素相關性腸炎”之稱,該病多發生於老年人、重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及外科大手術後的患者,其臨床表現輕重不一,可僅為輕度腹瀉,也可出現高熱、嚴重腹瀉、水電解質紊亂、中毒性巨結腸,甚至危及生命。該病病情重,治療不及時病死率高。由於廣譜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該病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

  近年研究證實,偽膜性腸炎患者糞中分離出的難辨梭狀芽孢桿菌,能產生具細胞毒作用的毒素(Toxin B)和腸毒作用的毒素(Toxin A),其中前者是偽膜性腸炎的重要致病因素。這些毒素均可使倉鼠發生致死性回盲腸炎。毒素可造成區域性腸粘膜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致使組織缺血壞死,並刺激粘液分泌,與炎性細胞等形成偽膜。在健康人群的糞便中,難辨梭狀芽孢桿菌陽性率5%,住院病人攜帶率約13%,無症狀的克隆病患者約8%,在50%新生兒及15%~40%的嬰兒糞中,雖可分離出此菌,甚至可有毒素產生,但並無致病作用。

  一般治療方法

  1、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對提高治癒率和降低死亡率極為重要。一旦確診,應立即停用原抗生素。

  2、支援療法:注意休息。輸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糾正低蛋白血癥。近年來,發現對外黴素所致的水瀉,可通過口服葡萄糖鹽水來補充氯化鈉的丟失,同時糾正酸中毒。

  3、扶植腸道正常菌群抑制難辨(育)梭狀芽胞桿菌生長:通常用正常人糞便5~10g,用200ml生理鹽水混勻,過濾後保留灌腸,每日1~2次,連續3~5天。亦可用含乳酸桿菌的牛乳灌腸或口服維生素C與維生素B族、葉酸、乳酶生、穀氨酸等。

  4、藥物治療:萬古黴素和不吸收的磺胺類藥物,能有效的治療和預防實驗的田鼠偽膜性腸炎和人為的偽膜性腸炎,可使糞中難辨(育)梭狀芽胞及其黴素迅速消失。因此,萬古黴素列為首選抗菌藥物。口服每次250~500mg,每日4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