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主任醫師 王志民

    偽膜性腸炎主要發生在結腸,偶見於小腸等部位。病變腸腔擴張,腔內液體增加。病變腸粘膜的肉眼觀察,可見凝固性壞死,並覆有大小不一、散在的斑點狀黃白色偽膜,從數毫米至30毫米。嚴重者偽膜可融合成片,並可見到偽膜脫落的大、小裸露區。顯微鏡下可見偽膜系由纖維素、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粘蛋白及壞死細胞碎屑組成。粘膜固有層內有中性粒細胞、漿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重者腺體破壞斷裂、細胞壞死。粘膜下層因炎性滲出而增厚,伴血管擴張、充血及微血栓形成。壞死一般限於粘膜層,嚴重病例可向粘膜下層伸延,偶有累及腸壁全層導致腸穿孔。山東省千佛山醫院肛腸科王志民

Price和Davies將本病的粘膜病變分為3種:

①早期輕度病變顯示粘膜灶性壞死,固有層中性粒細胞及嗜酸粒細胞浸潤和纖維素滲出。

②較重度病變示有腺體破壞,周圍中性多形核細胞浸潤伴有典型火山樣隆起壞死病變,偽膜形成。以上兩者病變限於粘膜固有層淺表部位,間有正常粘膜。

③最嚴重病變為粘膜結構完全破壞,固有層廣泛波及,覆有厚的融合成片的偽膜。病變癒合後,偽膜脫落,偽膜下癒合的創面發紅,在偽膜脫落後10天左右,內鏡檢查可完全恢復正常。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