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副主任醫師 王少雲

  (一)病因

  經典的Virchow理論認為:血管壁損傷、血流異常和血液成分改變是引起靜脈血栓的3個主要因素。血液成分改變成高凝狀態是DVT形成的決定因素。

  15種易患因素:

  1、年齡:年齡增大,發病率逐步增高,80歲人群的發病率是30歲人群的30餘倍。

  2、制動:臨床上常能見到長期臥床的病人容易患DVT,制動後靜脈血迴流明顯減慢,從而增加了DVT發病的風險。

  3、靜脈血栓史有23%~26%的急性DVT病人既往有過靜脈血栓病史,且這些新形成的血栓往往來自原來病變的靜脈。研究發現,復發的DVT病人血液常呈高凝狀態。

  4、惡性腫瘤統計發現,19%~30%的DVT病人合併有惡性腫瘤,肺癌是最易引發DVT的一種惡性腫瘤,其他如泌尿生殖系統和胃腸道系統惡性腫瘤也容易併發DVT。

  5、手術:手術是DVT重要的易患因素,其中手術型別尤為重要。普外科手術術後DVT的發病率在19%左右,神經外科手術在24%左右,而股骨骨折、髖關節成形術、膝關節成形術則分別高達48%、51%和61%。

  6、創傷:創傷死亡的屍體解剖發現62%~65%的死者有DVT發生。

  7、原發性血液高凝狀態:常見於有基因突變或遺傳性抗凝物質缺陷的病人,在所有DVT病人中有5%~10%是由原發性血液高凝引起的。

  8、產後:產後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較高,而國內妊娠期DVT病人較為少見。

  9、口服避孕藥:口服避孕藥易引發DVT,現已發現,患DVT的育齡婦女中有1/4與服用避孕藥有關,服用第三代避孕藥的育齡婦女併發DVT的是不用避孕藥的8倍

  10、血型:已發現血型與DVT存在一定的關係,A型血的人最容易患DVT,相對而言,O型血患DVT的風險最小。

  11、人種:DVT在歐洲的發病率較亞洲高得多,生活習慣及飲食結構的不同,同樣也可能影響DVT的發生。

  12、中心靜脈插管:臨床上中心靜脈插管越來越多,使得DVT的發生率也相應增高,尤其在上肢DVT的病人中有65%與中心靜脈插管有關。

  13、腸炎:臨床上常有報道腸炎病人合併肺栓塞。

  14、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常合併動靜脈血栓形成。

  15、其他:肥胖、下肢靜脈曲張及心功能不全等是否是DVT的易患因素目前尚有爭論,多因素統計分析認為肥胖、下肢靜脈曲張及心功能不全不是獨立的易患因素。

  (二)發病機制

  1、病理

  靜脈血栓分為3種類型:白血栓、紅血栓和混合血栓。白血栓主要由纖維蛋白、血小板和白細胞等組成,只含少量紅細胞。紅血栓主要由大量紅細胞、纖維蛋白組成,含少量血小板和白細胞。白血栓和紅血栓常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血栓。靜脈血栓剛形成時為白血栓,組成血栓頭,其繼發衍生的體部及尾部則主要為紅血栓。

  靜脈血栓一旦形成,即處於不斷的演變過程中。一方面由於靜脈血栓使靜脈管腔狹窄或閉塞,靜脈血栓表面不斷形成新的血栓,分別向近心端和遠心端衍生,近心端血栓在早期與靜脈管壁之間無粘連,血栓飄浮於管腔中,容易脫落,造成肺栓塞,後期成纖維細胞、芽狀毛細血管侵入血栓,血栓機化後與管壁形成緊密粘連。另一方面靜脈血栓形成的早期,受累靜脈表面的內皮細胞分泌溶栓物質,溶解血栓。同時白細胞,尤其是單核細胞侵入血栓,啟用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活化劑(u-PA)和組織型纖溶酶原活化劑(t-PA),增強溶栓活性,使靜脈血栓內形成許多裂隙。溶栓作用及血栓內纖維收縮、碎裂,使得裂隙不斷擴大,新生的內皮細胞逐漸移行生長於裂隙表面,最終可使大多數被堵塞的靜脈再通。這種再通靜脈的瓣膜常被破壞,有一部分管腔內殘留纖維粘連。靜脈再通過程長短不一,一般需要半年~10年。

  下肢髂股靜脈血栓以左側多見,為右側的2~3倍,可能與左髂靜脈行徑較長,右髂動脈跨越其上,使左髂靜脈受到不同程度的壓迫有關。

  下肢靜脈血栓,尤其是主幹靜脈血栓形成後,患側肢體血液迴流受阻。在急性期,血液無法通過主幹靜脈迴流,使靜脈內壓力迅速增高,血液中的水分通過毛細血管滲入組織中,造成組織腫脹。同時,靜脈壓增高,迫使側支靜脈擴張、開放,淤積的血液通過側支靜脈迴流,使腫脹逐漸消退。

  2、病理分類

  (1)根據栓塞血管部位劃分:下肢DVT有3種類型,即周圍型、中心型和混合型。

  ①周圍型:也稱小腿肌肉靜脈叢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後,因血栓侷限,多數症狀較輕。經治療多數可消融或機化,也可自溶。少數未治療或治療不當,可向大腿擴充套件而成為混合型。小栓子脫落可引起輕度肺動脈栓塞,臨床上常被忽視。

  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小腿疼痛和輕度腫脹,活動受限。症狀與血栓形成時間一致。主要體徵為足背屈時牽拉腓腸肌引起疼痛(Homan徵陽性)及腓腸肌壓疼(Neuhof徵陽性)。

  ②中央型:也稱髂股靜脈血栓形成。左側多見,表現為臀部以下腫脹,下肢、腹股溝及患側腹壁淺靜脈怒張,面板溫度升高,深靜脈走向壓痛。血栓可向上延伸至下腔靜脈,向下可累及整個下肢深靜脈,成為混合型。血栓脫落可導致肺動脈栓塞,威脅病人生命。

  ③混合型:即全下肢深靜脈及肌肉靜脈叢內均有血栓形成。可以由周圍型擴充套件而來,開始症狀較輕未引起注意,以後腫脹平面逐漸上升,直至全下肢水腫始被發現。因此,出現臨床表現與血栓形成的時間不一致。也可以由中央型向下擴充套件所致,其臨床表現不易與中央型鑑別。

  (2)根據累及範圍劃分:根據栓塞累及的血管範圍,下肢深靜脈栓塞分為全肢型和局段型。

  ①全肢型:病變累及整個下肢深靜脈主幹。依再通程度不同又分為3型:Ⅰ型,深靜脈主幹完全閉塞;Ⅱ型,深靜脈主幹部分再通,其中分為2個亞型。ⅡA,部分再通以閉塞為主,僅表現為節段性再通;ⅡB,部分再通以再通為主,深靜脈已呈連續通道,但管徑粗細不均,再通不完全。Ⅰ、Ⅱ型的血流動力學以深靜脈血液迴流障礙為主。Ⅲ型,深靜脈主幹完全再通,但瓣膜悉遭破壞,管壁外形僵直,或者擴張迂曲,其血流動力學已由迴流障礙轉為血液倒流。

  ②局段型:病變只限於部分靜脈主幹,如髂靜脈、髂-股靜脈、股淺靜脈、股-N靜脈、N靜脈、脛腓幹靜脈、腓腸肌靜脈叢或小腿深靜脈血栓後遺症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