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醫學科 主治醫師 吳炳傑

  異位骨化:是指在軟組織出現成骨細胞,並形成骨組織。多半發生在大關節周圍,例如髖關節、肘關節等。常見於神經癱瘓的患者。

  發病機理不清楚。誘發因素可能是神經和生物電因素。早期區域性有明顯腫痛,關節活動受限。晚期由於骨組織形成,導致關節活動限制。其基本病理改變是在纖維結締組織中,原始細胞增殖活躍伴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鈣鹽沉積,形成骨。成熟的異位骨化具有骨的結構,外層包裹纖維結締組織,裡面是成骨細胞 ,具有小樑結及類骨組織,中心是活躍的原始細胞。有人認為,異位骨化與骨化性肌炎有一定區別,後者是指肌肉組織由於損傷或者出血,導致組織機化,形成硬結和攣縮。一般有明確的區域性損傷史。區域性疼痛不一定很明顯,但有一定程度的活動受限。骨化性肌炎未必在關節周圍,而是比較集中在肌肉內。異位骨化的病因不很清楚,因此預防困難。其產生可能與損傷早期過度活動肢體有關。

  骨化性肌炎係指肌腱、韌帶腱膜及骨骼肌的膠原性支援組織的異常骨化現象而言。分為兩種型別,外傷性骨化性肌炎和進行性骨化性肌炎。其中以外傷性骨化性肌炎最常見。

  1、外傷性骨化性肌炎:也稱侷限性骨化性肌炎,只顯單一病灶。常發生在外傷後,也有少數病例為併發與其他疾病者,例如發生在偏癱、脊髓前角灰白質炎,燒傷或破傷風病人。外傷後,軟組織內出血可能是造成骨化的原因。常於外傷2-3周後,在軟組織出現鈣化及骨化。病變常出現在易接受外傷的部位,如肘、股、臀部。在鄰近長骨的骨幹部分沿骨幹的方向排列,呈層狀骨化,而且於一處或數處可與鄰近骨相聯。病變很少伸延到骨端及關節的部位。

  骨化性肌炎好發與肱前肌,表現為肘關節區腫脹與疼痛,肘關節被動與主動活動均受限。疼痛與腫脹減退後在肘關節前方可以摸到一個界線清楚的硬的腫塊。因肌肉無彈性,故肘關節伸屈受限;由於腫塊的阻擋,屈曲也明顯受限。x線特徵:受傷後不久可出現侷限性 腫快。傷後3-4周,在腫快內顯示毛狀緻密象,其臨近骨將顯示骨膜反應。傷後6-8周,病變邊緣部清楚地被緻密骨質所包繞,而具有新生骨的外貌。軟組織腫塊的核心部有時顯囊性變且逐漸擴大其內腔,到晚期而顯出類似蛋殼狀的囊腫。傷後5-6個月腫塊收縮,因而腫塊與鄰近的骨皮質和骨膜反應之間顯出x線透亮帶。

  2、進行性骨化性肌炎:為先天性遺傳性疾病患,有時表現為家族性疾患。男性較多見,常發病於嬰兒或小兒。常於生後幾歲就被發現患此疾病。早期症狀為受累部疼痛、熱、腫脹,而後,常於背、頸、肩部皮下組織內出現硬塊,劇烈疼痛或壓痛。此時,可能合併發燒。隨著病灶的膠樣化,皮下組織的腫塊逐漸縮小,以至變硬而固定的腫塊。至此,急性期症狀暫告消失,x線檢查已可知病灶中有鈣鹽沉著。接著又可有新的病灶出現。因此,可出現一組一組的肌肉、肌腱、韌帶相繼受累現象。輕微的外傷就可促使病情加重,因此應避免做活體組織檢查。大約於30歲以後,此病就停止進展。本病預後不佳,多見於呼吸障礙或嚼飢骨化所致的慢性飢餓。

  本病治療越早效果越佳。用中藥與物理因子治療相結合,治療該疾病療效高、恢復快,可使鈣化的肌肉吸收,功能恢復,達到康復的目的。

  骨化性肌炎是指肌肉組織由於損傷或者出血,導致組織機化,形成硬結和攣縮。一般有明確的區域性損傷史。區域性疼痛不一定很明顯,但有一定程度的活動受限。骨化性肌炎未必在關節周圍,而是比較集中在肌肉內。異位骨化的病因不很清楚,因此預防困難。其產生可能與損傷早期過度活動肢體有關。

  一旦發生異位骨化,原則上應避免早期對受累區域性進行熱療,超聲波,按摩。緩慢、柔和的運動可預防攣縮。應採用漸進性運動練習,不當的治療會使骨化加劇。目前,在預防異位骨化方面有效的藥物為Didronel(Etridronate disodium)。此藥具有調節骨化生物學作用的焦磷酸鹽的性質,在活體可防止軟組織鈣化。骨化後急性期用EHDP(ethane hydroxyl-diphosphanate,乙羥基雙亞磷酸氫鈉)治療(10mg/(kg?d)以阻止其發展。對穩定期的病變作用不顯著,而對抑制手術部位的重新骨化有顯著效果。有報道內服活血化瘀消腫,利溼通絡的中藥,可使骨化消退,促進炎症吸收、鈣化。對妨礙活動的骨化的切除,必須等到9-12個月或骨化成熟,骨化靜止後才可進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