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副主任醫師 王清賢

  十人有八九個脾胃有點問題,為什麼呢?百病皆由脾胃衰弱而生。脾胃一虛,氣血就不足。氣血不夠,各種毛病就都跟著來了。

  “脾虛”是一個非常籠統的說法,可能坐在你對面二個人都是脾虛,但症狀和治法相差十萬八千里。今天和大家一起弄清楚你的脾虛到底屬於哪一種,不要傻傻一提到脾虛就盲目進補。

  第一種型別:脾氣虛

  脾主升清,只有脾氣該升的升,才能把營養物質水谷精微送到心、肺、頭面部,然後心肺再將水谷精微生化為氣血,用來濡養全身。脾氣虛,人就會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

  脾氣虛,運輸水谷精微的效率變低,輸送不完的則會停留在胃和小腸裡,時間一久,就會感覺腹脹,胃口差。

  脾氣虛者不妨用點補氣健脾的中藥如人蔘、黃芪、山藥、蓮子、紅棗等煲湯,如人蔘煲雞湯、蓮子燉廋肉湯。還可以多按摩氣海穴、足三裡進行調理。

  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有“長壽第一穴”之稱。每天堅持刺激,力量要以有酸脹感為度,每天飯前飯後各半小時的時候按兩側足三裡穴每次至少揉3分鐘,可以左右交替著刺激。

  第二種型別:脾陽虛

  “脾氣虛”進一步發展,會導致“脾胃虛寒”。在中醫裡,“陽”代表溫暖,陽虛了,人就會感到寒冷。脾陽虛患者一般會表現胃脘冷痛,喜歡溫暖和熱食,吃了寒冷的食物就會難受(腹瀉或肚子痛)。

  愛吃冷飲及生冷食物讓很多年輕人甚至兒童出現脾陽虛。脾胃怕冷,就是怕冷的東西傷了陽氣。

  因此,脾陽虛調養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吃寒涼的食物,戒掉生冷冰凍。同時,艾灸中脘或者運用仙蓉溫齊溫養肚臍,幫助調補脾陽。

  第三種類型:脾陰虛

  有陽虛就有陰虛,陰和陽的關係就好比用鍋煮水,陽就是火發出的溫度,而陰就是鍋裡的水,陰虛就是陰液少了,陰少了陽相對就會過剩,體內就會有熱,表現為手足心熱,口乾舌燥,或大便祕結。

  著名中醫學家蒲輔周:“脾陰虛,手足煩熱,口乾不欲飲,煩滿,不思食。”這就是脾陰虛的典型表現。

  有的孩子很瘦,也不肯吃飯(腹脹),嘴脣紅紅的,舌紅少苔,經常便祕(陰液不足腸道乾燥),很有可能就是脾陰虛。這時候千萬不要盲目吃補品,可以用天冬9g、麥冬9g,沙蔘、生地各6g,麥芽12g、冰糖一塊,水煎服,冰糖後放。(組方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第四種類型:脾虛溼滯

  脾氣虛的時間長了,就會導致脾運化水溼的功能下降,這種水溼的停滯,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妨礙脾的運化功能。於是,就表現出了種種脾虛和內溼的症狀。

  脾氣虛往往面色萎黃,神疲乏力;溼阻中焦表現為四肢困重,脘腹不舒,吃飯不香,厭食油膩。

  這時候光補氣健脾沒用了,一定要化溼祛溼,而久溼化痰,我們調理的重點就是健脾化溼祛痰。

  清苓杞飲配方來自嶺南民間名醫30多年臨床經驗方,蘊含9大核心成分,配方既有祛溼健脾的成分(赤小豆、白扁豆、茯苓),又有補中健脾的成分(人蔘補脾、枸杞核桃桑椹子補腎),祛溼而顧護脾胃,是一款很難得的祛溼方,經常使用,幫助祛溼健脾。

  第五種型別:脾氣下陷

  脾氣下陷是脾氣虛的升級版,這時候脾氣更虛,虛到都不能固攝了。脾氣該升不升反而下陷了,這時就不僅僅是腹脹了,還會出現腹部墜脹、久瀉不止、脫肛、女性子宮脫垂等症。

  脾氣下陷還有一個比較顯著特徵,小便渾濁。因為脾氣太虛了,升清的功能受到影響,原本要升清到心,肺,頭面的精微物質反而下注到膀胱,導致小便變渾濁。

  中醫臨床上會用到補中益氣湯,大劑量使用黃芪補氣昇陽。

  第六種型別:脾不統血證

  如果脾氣虧虛到不能統攝血液,就會出現「脾不統血」的症狀,如女性月經過多或淋漓不盡等血不循經的症狀。

  脾不統血發展到後面,也會出現血虛,出現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昏頭暈。中醫臨床上會用到補脾又養心的歸脾湯,日常也可以多吃點桂圓、紅棗。

  脾氣下陷和脾不統血已經很嚴重了,需要正規醫院檢查治療,避免耽誤病情。

  脾虛有很多表現,不能一談到虛就要盲目進補,如果自己分不清,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專業醫生諮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