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泌尿外科 副主任醫師 陳善聞

  尿路感染是女性常見的感染性疾病,由於解剖結構和激素水平的變化,妊娠期女性更容易罹患尿路感染。妊娠期是一個敏感時期,許多疾病都會不知不覺纏上準媽媽。女性在妊娠期間發生尿路感染的頻率比較高,高達7%~10%。這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1、分泌物增多:懷孕期間陰道的分泌物會相應增多,女性尿道口位於外陰部,鄰近陰道口及肛門,加之陰道排出的分泌物,常使會陰部比較潮溼,和有來自陰道炎性分泌物及糞便,面板上的細菌滋生繁殖,使尿道口被汙染,因為女性尿道生來直、寬而短,僅3~5釐米長。
  2、輸尿管擴張:受逐漸增大的子宮的壓迫,輸尿管會被動性的擴張,同時在孕激素的作用下輸尿管壁肌張力降低,蠕動減弱、減慢,使有利於細菌的逆流向上。
  3、尿液含糖高:妊娠婦女的尿中含有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物質,這些物質有利於細菌滋長。
  4、排尿不通暢:到懷孕晚期,膨大的子宮壓迫膀胱和輸尿管,這些會造成尿流不暢和尿瀦留。瀦留的尿液不僅對泌尿道的粘膜有刺激,而且容易創造細菌滋生的便利條件。
  5、細菌移位:妊娠子宮擠壓腸管引起便祕,易使大腸中細菌從腸管經淋巴系統侵入尿道、膀胱、輸尿管及腎盂;
  6、抵抗力減弱:準媽媽懷孕後,需要把身體的一部分營養提供給寶寶,妊娠期機體抵抗力降低,容易被致病菌“趁虛而入”。或者其他部位感染的細菌,可經血液迴圈擴散至泌尿系統,從而引起尿路感染。

  臨床症狀
  妊娠期尿路感染,輕者可引起膀胱炎,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和血尿。重者為急性腎盂腎炎,除有明顯的膀胱炎症狀外,還可有腰痛、發熱、寒顫等全身症狀。
  1、下尿路感染時,孕婦可能有尿頻、尿急、尿痛,有時還有血尿等症狀。
  2、下尿路感染如不積極治療,細菌可侵入輸尿管及腎盂,產生上尿路感染。
  3、上尿路感染產生腎盂腎炎,有的甚至產生急性腎盂腎炎。
  4、患急性腎盂腎炎時,孕婦可有全身中毒症狀,如寒顫、高熱、腰痛等,治療此症時會大量用藥,若繼續妊娠胎寶貝可能發生畸形,或導致先天性疾病等。
  5、急性腎盂腎炎可誘發妊娠中毒症,造成胎寶貝早產、體重下降、甚至死亡等。
  6、即使分娩成功,仍會繼續影響母嬰,甚至導致母親的腎功能衰減。
  妊娠期尿路感染的治療
  妊娠期女性:無症狀菌尿是首個被明確的與圍產期不良結局密切相關的亞臨床感染之一。無症狀菌尿的孕婦產出早產兒或低體重兒的概率是沒有菌尿的女性的20-30倍。建議在妊娠前3個月每月均行一次尿培養檢查。懷孕期間治療無症狀性菌尿可使孕婦繼發腎盂腎炎的風險從20%~35%降低到1%~4%,也能改善胎兒的狀況,減少產出低體重兒和早產兒的概率。患有無症狀菌尿或有症狀尿路感染的孕婦應該接受口服抗菌藥物治療並定期複查。抗菌藥物的選擇及療程包括:阿莫西林500g口服,每8小時1次,3~5d;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500mg口服,每12小時1次,3~5d;頭孢氨苄500mg口服,每8小時1次,3~5d或磷黴素氨丁三醇3g口服,單劑治療。

  與非妊娠婦女相比,妊娠期尿路感染治療有兩個不同點:用藥必須安全、副作用少,這使選藥範圍大大受限;妊娠期預防治療必須密切隨診。
  在治療妊娠期尿路感染中,依據尿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積極抗感染治療是關鍵,因此抗生素的選擇及合理應用尤為重要。抗生素的選擇既要考慮藥物有效性及低耐藥性,更要考慮避免對孕婦和胎兒產生的不良影響,儘量選擇對胎兒無毒性和致畸性的藥物。使用抗生素前應先行尿培養,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抗生素。參考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FDA),關於抗生素在妊娠期應用的危險性分類,依次分為A、B、C、D及X類,儘可能使用A類和B類藥物。
  1、β內醯胺類:殺菌性抗生素,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具有低毒性以及極低的致畸率或胎兒中毒風險,懷孕期間可照常使用,屬於B類。其中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至今還未發現對胎兒的致畸作用,可用於妊娠全過程。其他β內醯胺類抗生素,例如氨曲南和碳青黴烯類和β內醯胺酶抑制劑,均可穿過胎盤,在胎兒體內達到高血藥濃度。如果強烈需要,可以在妊娠期間使用。
  2、磷黴素:殺菌性抗生素,可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此類藥物幾乎完全由腎臟排洩,在尿液中可保持高濃度,尤其適用於下尿路感染的治療。目前的研究表明,磷黴素是安全的,屬於B類。
  3、呋喃妥因:屬於B類。為抑菌性抗生素,可改變細菌的糖代謝。此類藥物出現的最高濃度在泌尿道,血藥濃度較低。呋喃妥因在妊娠晚期禁用,其可導致新生兒紅細胞溶解,造成高膽紅素血癥及膽紅素腦病。
  妊娠尿路感染要謹慎治療
  妊娠尿路感染則又有別於非妊娠者,因為除了母體之外,還有一個正在不斷髮育中的小寶貝。無論醫生或是孕婦本人,頭腦裡必須增加一根弦,注意藥物對幼小生命的近期和遠期影響。--懼怕藥物的不良影響而有病不用藥,不行!因為感染對母子都有威脅。不考慮胎兒之承受力而單純追求殺菌,甚至濫用不適宜藥物,也不行!因為"玉石俱焚"簡直是罪過。
  尿路感染的治療主藥離不了抗菌藥物,應認識各類抗菌藥物對孕婦和胎兒的不良影響,以便趨吉避凶,確保母子平安。
  第一類:氨基糖苷類:屬於D類。可通過胎盤,對胎兒造成腎毒性和耳毒性等副作用,不建議用於妊娠期孕婦尿路感染治療。
  第二類:喹諾酮類(常用有氟哌酸、泰利必妥,各種"某某沙星"),屬於C類。這類藥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可引發小鼠的骨骼發育障礙,甚至出現軟骨壞死,在人類則未有研究報告。因此,不用為宜,真的要用的話,服藥時間也不應太長。
  第三類:四環素類(常用有四環素、土黴素、強力黴素等)可以引起胎兒骨骼發育不良和將來牙質發育不良。幸好,此類藥已逐漸被淘汰而少用,但在某些邊遠地區,由於醫務人員接受醫學資訊較緩慢,也仍有使用者,應予注意。屬於C和D類。可抑制細菌蛋白質生成而產生抑菌性。考慮到四環素可以穿過胎盤並牢固的結合鈣,在妊娠4個月後禁忌使用。四環素類藥物可附著在發育中的牙齒與骨骼上產生黑色沉澱導致牙齒脫落以及骨骼生長抑制;也可以導致胎兒左室流出道梗阻,胎兒輕度功能障礙和嚴重的母體肝毒性。在妊娠前3個月,四環素類被用作二線抗生素。
  第四類:氯黴素,會引起灰嬰綜合徵,也就是出生時,全身灰紫,缺氧而死亡。
  第五類:磺胺類藥物:屬D類。該類藥物可以抑制細菌的新陳代謝。其可穿過胎盤在胎兒體內達到高血清水平。它可導致無腦兒,左心發育不良,主動脈縮窄,後鼻孔閉鎖,橫向肢體缺陷以及膈疝等概率增高。磺胺類(包括多種磺胺,常用為新諾明,又稱百炎淨),在孕期6個月以上時服用,將來胎兒出生時易發生核黃疸(一種較嚴重的新生兒疾病)。
  預防:6個好習慣遠離尿路感染
  1、親水:尿路沖洗。準媽媽患尿路感染之後,應該多喝水、勤排尿。每天至少喝水1500~2000毫升,每隔2~3小時排一次尿。大量尿液的沖洗可以清除部分細菌和炎症分泌物,是治療尿路感染的重要方法。
  2、飲食禁忌:患尿路感染後,準媽媽要格外注意飲食,辛辣食物會加重尿路刺激症狀,使排尿更加困難,要少吃;
  3、勤清洗:睡前、便後用溫水清洗下身。清洗順序應先洗外生殖器,後洗肛門,避免交叉感染。夫妻雙方均應養成每晚清洗的習慣,毛巾、水盆、腳布應分開,洗腳與洗外陰的毛巾也應分開。
  4、節制性生活:頻繁或不潔的性生活會導致尿路感染。特別是原有尿路感染病史的孕婦,孕期最好避免性生活。有條件的話,房事前男女雙方都應先洗澡,或者用溫水清洗下身。房事後女方應排空膀胱,可起到沖洗尿道,減少感染的作用。
  5、不憋尿:過度憋尿會造成尿液濃縮而刺激膀胱粘膜,導致發病。
  6、側臥:懷孕中晚期,增大的子宮在仰臥位時壓迫雙側輸尿管,使尿液停留而易於感染。取側臥位,特別是左側臥位時,可解除子宮對輸尿管的壓迫,不僅利於尿液通暢、預防尿路感染,而且對增加胎兒血液供應量也有益。
  7、寬鬆:褲子要寬鬆,太緊的褲子會束壓外陰,使得細菌容易侵入尿道。保持大便通暢,以減少對輸尿管的壓迫。
  8、及時就診:患病後一定要去醫院診治,切勿拖延以待自愈。急性期一般在1周內應臥床休息。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過度勞累或病後休息不好會導致感染復發和轉變為慢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