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老年病科 副主任醫師 宋達琳

  2009年5月19日,《英國醫學雜誌》(BMJ)線上發表了勞(M R Law)等3位英國學者做的一項薈萃分析,這項對147項(95.8萬名受試者)降壓藥物相關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薈萃分析表明,5種主要降壓藥物[噻嗪類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CC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預防冠心病和卒中作用相似,其中CCB預防卒中的效果稍好,β受體阻滯劑在心梗後早期有預防冠心病事件的作用。

  由此研究者認為,目前指南中對降壓藥物的使用可以簡化為,無論人群血壓水平如何,達到某一年齡的任何人都應服用降壓藥物,無須測量血壓,以預防冠心病和卒中事件。該如何看待這一結論?且聽專家分解。 人人都應服用降壓藥的概念不能接受 Law等在BMJ上發表的薈萃分析目的可能是希望提高降壓藥使用率,但所得結論未必可靠。

  1、在147項試驗中,74項的研究物件為冠心病患者,13項為卒中患者,納入物件以高危患者為主,從中得到的結論,不能簡單推廣至普通人群的高血壓防治中。

  2、這類大樣本薈萃分析通常質量不高,無法獲取每例患者的原始資料。例如在該薈萃分析中,患者治療前後的血壓變化指全組患者的平均基線血壓與治療後平均血壓之差,即把上千人的平均資料作為一個測定值,其粗糙程度可見一斑。而且所分析的試驗同質性不高,終點事件的界定標準不一致。因此,這類薈萃分析的結果至多隻能提出假設,不能證實假設特別是有重大臨床意義的假設。

  3、該薈萃分析的物件是60~69歲人群,但結論是“達到某一年齡的任何人都應服用降壓藥物”;其療效分析的基線血壓下限是110/70 mmHg,但結論是“無須測量血壓”,似有過度推論之嫌,導致結論不夠嚴謹。

  4、上述結論與近年某些研究結果不一致。例如,一些彙總分析顯示,儘管降壓治療的收益主要來自血壓降低本身,但不同藥物仍有一定的降壓外效益。各國高血壓指南也推薦,在不同臨床情況下各種降壓藥有其優先適應證。國際維拉帕米/群多普利研究(INVEST)等提示,至少在冠心病患者中,血壓水平與主要心血管事件危險間存在“J型曲線”關係,即當血壓尤其是舒張壓降至低於某一下限時,心血管事件危險反而增高,這些發現正逐漸被認可。

  5、大量研究表明,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險越高,採用一種有效預防措施的獲益越大。現有指南提倡採用評分等方法評估患者的總體心血管風險,並根據獲益―風險比採取分層預防策略。該薈萃分析中關於降壓藥物的臨床效益與患者基線危險程度無關的說法,與循證證據相悖,故不能輕信。

  6、人人都用降壓藥物的說法並非創新。在阿司匹林、ACEI和他汀類藥物的心血管保護效應被證實後,曾經出現過人人應使用這些藥物的觀點,但最終或是被否定,或是不了了之。Law等在6年前就曾提出用多效藥丸(Polypill)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概念,多效藥丸由6種藥物組成,包括3種降壓藥。他們聲稱,服用這種多效藥丸能使冠心病危險降低88%、卒中危險降低80%,55歲以上者均應服用。人人都應服用降壓藥的說法在某種意義上是多效藥丸概念的延伸。但多效藥丸的臨床效益和安全性至今尚未在高質量的臨床試驗中得到檢驗。

  因此,只靠回顧性分析、統計學處理和數學公式推導得出的結論,很難讓筆者信服。 高血壓藥物治療有益,但不能代表一切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孫寧玲 5月19日BMJ發表的薈萃分析納入147項隨機臨床試驗,對5種不同降壓藥物 、不同血壓水平(收縮壓110~180 mmHg, 舒張壓75~110 mmHg)及藥物的不同數量(單藥、兩藥、三藥聯合)和劑量(半劑量、常規劑量、雙倍劑量)進行分析,提出了一個重要的降壓理念:不論血壓水平如何,5類降壓藥均可預防冠心病(CHD)和卒中,因此降壓藥應提供給每個人。如何理解這種思想呢?

  1、降壓可使患者獲益已是不爭的事實,但血壓水平與降壓獲益程度間有差別。血壓水平越高,降壓帶來的益處越大,在血壓水平較低時,由於其危險較低,使用同一種類或同等劑量的藥物降壓帶來的益處可見,但較小。故只有根據血壓的高低決定降壓力度,才能有的放矢。

  2、儘管研究者提出5類降壓藥物減少CHD及卒中的作用相似,但研究資料仍顯示出藥物的個體差異。例如,對有CHD史的高血壓患者,β受體阻滯劑有較強的降低冠心病事件(30%)的效應,在心肌梗死後早期(幾年內)效果明顯,隨後逐漸與其他降壓藥效果相似。CCB預防卒中的作用優於其他藥物。由此提示,在有不同基礎疾病的患者中,5類藥物還是具有優先選擇特性的。

  3、該薈萃分析提供了重要臨床資訊:當60~69歲患者血壓為150/90 mmHg時,血壓增高30/10 mmHg,心腦血管風險增加10%,年齡每增加10歲,風險約增加5%。5類藥物中的單藥標準劑量可降低CHD風險25%,降低卒中風險35%,而3種藥物都在半劑量時,可降低CHD風險45%,降低卒中風險60%。這些資訊提示:增齡、血壓增高是心腦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險因素,有效的降壓及適宜的大幅降壓可帶來心腦血管事件降低的益處

  但人人接受降壓藥物治療的觀點並不完全合適,而根據患者風險選用適宜藥物聯合治療,適度降低血壓,可能會更有利於患者獲得良好預後。 因此,在分析一個臨床報告時,既要看到其中的優勢資訊,又要慎重審視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指導臨床實踐。

  準確測量血壓,確保降壓治療獲益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王繼光 流行病學研究證實,血壓升高,卒中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臨床試驗證實,在高血壓患者中,降低血壓可大幅度降低卒中與冠心病風險。血壓相關基礎研究大大提高了人們對心血管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的認識,並因此研發出利尿劑、 β受體阻滯劑、CCB、ACEI和ARB等多種心血管疾病治療藥物。

  而上述研究都需要準確測量血壓。 遺憾的是,近期,部分或全盤否定血壓測量在心血管病預防和治療中重要性的言論甚囂塵上。最典型的是最近在BMJ上發表的一項薈萃分析,提出了兩個似是而非的觀點:

  ① 每位有心血管風險者都應服用降壓藥,尤其是包含β受體阻滯劑與利尿劑的多效藥丸,無需測量血壓;

  ②與其他種類降壓藥相比, β受體阻滯劑可更有效地預防卒中、心肌梗死。上述任一觀點付諸實踐都可能對患者和醫生產生不利影響。 降壓治療的多效藥丸應包括療效肯定、不良反應較少的CCB與腎素系統抑制藥物,用於血壓較高或單藥治療血壓仍不能有效控制者。

  包含β受體阻滯劑與利尿劑的多效藥丸,即使所謂小劑量也不能在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中廣泛使用,兩藥聯用時,嚴重的代謝不良反應導致糖代謝紊亂,即使不增加心血管風險,也會大幅度增加疾病管理的複雜性與成本。 β受體阻滯劑無疑是心血管疾病治療領域最重要的藥物之一,可用於冠心病和ACEI不能控制的心力衰竭,但也不能否定其侷限性。

  然而,該薈萃分析把很久前未使用ACEI時在心衰患者中做的一些安慰劑對照和降壓治療臨床試驗混在一起分析,企圖製造“ β受體阻滯劑似乎可更有效地預防卒中、心肌梗死”的假象。必須指出, 在治療冠心病與心衰時,β受體阻斷劑的作用機制絕非降低血壓,故決不能與其治療高血壓時的降壓獲益混為一談。

  血壓>140/90 mmHg的高血壓患者在接受降壓藥物治療時,只有準確測量血壓,才能在充分降壓的同時,避免不良反應,特別是低血壓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血壓正常的冠心病、心衰患者使用降壓藥物時,應更加密切地監測血壓,以避免藥物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

  降壓治療應遵循指南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王文 中國有2億高血壓患者,2002年調查顯示的治療率僅為25%,估計近幾年可能提高到30%,由於各種原因使用降壓藥者佔70%。 BMJ上發表的薈萃分析得出的部分資料可參考,但不管血壓水平如何,每個人均應用降壓藥的結論尚缺乏科學證據,在臨床實踐中也是不可取的, 尤其不適用於中國。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醫療資源有限,不可能也不應該對超過一定年齡的所有人都給予降壓藥物。當然,對於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如卒中後、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血壓水平>130/80 mmHg者,降壓治療可獲益,對於這部分高危患者,即使血壓水平未達到高血壓診斷標準,也應接受降壓藥物治療。

  對血壓水平<120/80 mmHg的人群,降壓治療不能進一步獲得明顯益處。 總之,我國高血壓防治的主要任務是提高高血壓治療率,進而改善血壓控制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