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口腔科 副主任醫師 於江波

  口腔粘膜是覆蓋在口腔表面的粘膜。口腔粘膜病是指發生在口腔粘膜與軟組織上的型別各異、種類眾多的疾病的總稱。常見的如複發性口腔潰瘍、創傷性潰瘍、念珠菌口炎、口腔扁平苔蘚、口腔白斑和慢性、過敏性口炎等。口腔粘膜病雖然病因複雜,但是許多口腔粘膜病是可以通過保持身心健康,提高肌體的免疫功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來預防疾病的發生。

  一、預防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老百姓俗稱“爛嘴”是最常見的口腔粘膜損害。在臨床上常見的有創傷性潰瘍和複發性口腔潰瘍。

  1、創傷性潰瘍是由於長期慢性機械刺激或壓迫而產生的口腔軟組織損害。特點是慢性、深大的潰瘍。主要病因是口內持久的機械刺激,如殘冠、殘根、不良修復體、銳利的牙齒邊緣等。

  治療簡單如拔除殘根、殘冠、磨改過陡的牙尖,拆除不良修復體。區域性用消炎止痛藥如潰瘍軟膏、潰瘍散、潰瘍膜等。但是若不除去病因就有可能變為口腔癌。

  2、創傷性粘膜血皰老年人常見,因進食急促,咀嚼大塊乾燥、硬脆的食物,而引起的粘膜下血皰。

  3、自傷性潰瘍兒童多見,患兒有咬頰、咬舌、咬脣等不良習慣。

  治療要首先克服自傷的不良習慣,兒童多需要其家長配合。難以自制的患兒可在患處放置紗布等物防止自傷。患處塗潰瘍膏、潰瘍散等。

  4、複發性口腔潰瘍口腔反覆潰瘍在醫學是叫複發性口腔潰瘍,它是口腔粘膜中最常見的潰瘍性損害。人群的患病率約為10% ~30%。其特點是週期性反覆發作,發作的間隔不等。

  複發性口腔潰瘍病因尚未完全明確。臨床常見的誘發因素很多,如消化不良、便祕、腸道寄生蟲、睡眠不足、精神緊張、月經週期和更年期。同時發現該病與遺傳因素、免疫功能失調、細菌感染、某些全身疾病、微量元素缺乏、區域性創傷有關。

  目前尚無根治療法。對該病的治療原則是:尋找誘因, 去除可能的致病因素,儘量延長間隔週期,增強體質,減輕區域性症狀,促進潰瘍癒合。

  臨床發現不少復潰患者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結腸炎,活動性肝炎,某些微量元素含量的改變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但有些病例還查不出發病原因,因此治療時對各種不同情況,應採用消除其病因為主的不同的治療設計與措施。

  複發性口腔潰瘍不會惡變。但腺周口瘡潰瘍深大,病程較長,有時需要與癌性潰瘍鑑別。癌性潰瘍特點是增生性潰瘍,表面突起成菜花樣外翻,基底及周圍有硬性浸潤。

  另外,如果患者除了口腔潰瘍外還有生殖器肛門潰瘍、結節紅斑、毛囊炎和眼睛的病變,就可能是白塞氏綜合徵。一般說來單純口腔治療是不滿意的,激素可控制一些症狀,如出現其他科症狀時,應讓到相應科室治療。

  二、戒菸限酒預防口腔癌

  口腔癌是一種世界上常見的腫瘤。尤其在發展中國家,如印度、斯里蘭卡、越南、菲律賓、巴西等,癌症中有25%都是口腔癌。最近幾十年來,在美國、日本、德國、蘇格蘭等地,尤其對年輕男性而言,口腔癌的發病率和致死率也在不斷增加。在2002年的美國,預計有大約28,900例新增病例和7,400例死亡病例發生。

  有力的流行病學資料表明,在美國、法國、和義大利,超過75%的口腔癌的發生與外源因素有關,如抽菸、飲酒等。也有報道稱年輕人口腔癌、尤其是舌癌發生率的增加與無煙菸草有關。菸草被認為能夠導致致癌性DNA損害以及氧化性DAN損害。酒精可以促使致癌原穿透口腔粘膜,提高前致癌物的酶活性,從而促使人和實驗動物體內的癌症發生。

  根據其抽菸數量和煙齡長短不同,抽菸者發生口癌的風險比非抽菸者高出2-5倍。戒菸達1-9年的抽菸者,其發生口癌的風險會降低30%;而戒菸超過9年的人,其風險會降低50%。也有證據表明咀嚼菸草、病毒、真菌和物理刺激等也有致口腔癌作用。

  口腔白斑是常見的口腔癌前病變。白斑主要表現為口腔出現稍高於粘膜表面的白色斑塊,一般無自覺症狀,部分病人有不適感,舔時覺病損面粗澀。白斑的真正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從大量報道看來該病與吸菸、區域性刺激、念珠菌感染有較密切的關係。

  少數白斑有可能發展為口腔癌。依據白斑病的流行特徵,應採取針對性強的有效預防措施。對中年以上的人群,認真執行定期口腔健康檢查制度,注意做好隨訪觀察。大力宣傳戒菸是預防口腔白斑病的最主要最有效的社會性措施。

  三、不要亂服抗生素預防念珠菌口炎

  由於抗生素可用於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有的人就將抗生素作為萬能藥,不管得了什麼病,都用抗生素治療。要知道,濫用抗生素,對口腔粘膜可造成許多不良後果。

  抗生素可以治病,同時也會產生副作用,沒有一個抗生素是絕對安全而無副作用的。應用廣譜抗生素如四環素等會使體內耐藥細菌大量生長繁殖,而引起新的更嚴重的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應有的放矢,不可濫用。

  1、抗生素口炎

  長期或大劑量使用廣譜抗生素,由於體內敏感細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細菌以及真菌即趁機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調而致病,其中以老年人、幼兒、體弱及合併應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為多見。在口腔粘膜則常常會發生白色念珠菌感染,即急性紅斑性念珠菌性口炎,也稱為抗生素口炎,常常表現為粘膜充血糜爛及舌背乳頭呈團塊狀萎縮,周圍舌苔增厚,患者可有味覺異常或味覺喪失,並有口腔乾燥及粘膜灼痛。

  2、鵝口瘡

  又叫急性偽膜型念珠菌病,好發於新生兒、小嬰兒,特別是長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者。因此,孩子得了鵝口瘡,一定要到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停止使用抗生素。小兒餵養用具要清潔與消毒。注意防止因餵養工作人員而引起的交叉感染。可用2%~4%碳酸氫鈉液擦洗口腔,每日3~4次。可用10萬單位制黴菌素甘油液塗擦。

  3、義齒性口炎

  義齒性口炎也稱為慢性紅斑型念珠菌性口炎,因多發生於戴義齒的患者故名。它是由於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損害部位常在上頜義齒顎側面接觸的承託區顎、齦粘膜,病損部位粘膜呈亮紅色水腫,或黃白色的條索狀或斑點狀假膜。下頜義齒引起的真菌性口炎甚少見,這可能是由於上頜義齒的負壓吸附力大,唾液中的抗體等防禦成分從這個部位被排開,而基底面與粘膜接觸即寬而緊密,大量的致病真菌得以滯留的緣故。

  四、克服舔脣壞毛病預防慢性脣炎

  慢性脣炎是脣部慢性、非特異性、炎症性病變。慢性脣炎的發病多與各種慢性長期持續性刺激有關,如干燥、寒冷,特別是與舔脣及咬脣等不良習慣有關係。慢性脣炎上下脣均可發病,更好發於下脣。常常反覆發作,時輕時重,特別在冬季颳風和乾燥的季節。表現為脣紅部乾燥、脫屑、皸裂。嚴重的表現為脣腫脹、糜爛,有炎性滲出物,形成血痂或膿痂,疼痛明顯。

  1、避免一切外界刺激,糾正不良習慣。

  2、結痂時用0.1%雷夫奴爾溼敷,上潰瘍軟膏。

  3、極輕微脫屑者,又無自覺症狀,可塗少量護脣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