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副主任醫師 楊軍

  大便帶血原因有很多,就肛腸科而言,最常見的有痔瘡、肛裂、腸道腫瘤、大腸息肉等等。近年來,隨著電子結腸鏡檢查的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大腸息肉被“揪”了出來。不過,還是有不少人對大腸息肉沒有足夠的重視。

  其實大腸息肉比較常見,它是大腸腔內黏膜長出的隆起物,形態多樣,有的像乳頭,有的像豌豆,有的像草莓,還有的帶有長長的蒂。大腸息肉多發生於中年以後,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其中大腸腺瘤在40歲以上明顯增加,50歲的發病率是40歲的兩倍,60-80歲最高。國內資料顯示,約75%的大腸息肉見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大腸息肉有很多種型別,其中最常見的一種是腺瘤,雖然這是良性病變,但隨著腺瘤的不斷增大,癌變率則升高,所以大腸腺瘤常常被認為是“癌前病變”。

  俗話說得好:“明槍易擋,暗箭難防”。大腸息肉不可怕,怕就怕在有了大腸息肉卻渾然不覺。大多數大腸息肉起病隱匿,臨床上可無任何症狀。有些人即使出現某些消化道症狀如腹脹、腹瀉、便祕等也較輕微和不典型,所以往往被人忽視。一般多以大便帶血、粘液便來就診,又常誤診為痔瘡等肛門疾患而延誤病情。許多單發性大腸息肉患者,初期不重視,很有可能向多發性大腸息肉轉變,而多發性大腸息肉惡變的機率則大大增加!一般情況下,普通的檢查專案較難發現大腸息肉。這時,電子結腸鏡檢查是最佳選擇,非常必要,可以早期發現藏在大腸裡的息肉,進而早期治療,清除腸道的定時炸彈。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現在,大部分大腸息肉的切除已不需要開刀。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已是很成熟的一種治療方法。可以說,內鏡下腸息肉切除已成為腸息肉治療的常規方法,除了極少部分直徑過大、內鏡下形態明顯惡變或數目過多者外,一般均可在內鏡下將腸息肉完整切除。

  早期發現大腸息肉並及時在腸鏡下予以切除,是大腸癌的重要預防方法之一。在日本,越來越多的人把電子結腸鏡當成常規的體檢專案。在國內,對於出現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狀者,建議應注意做腸鏡檢查,以提高大腸息肉的發現率。 對於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即使沒有不適表現,也應做定期腸鏡檢查。以下三種人屬於高危人群,更應高度重視篩查息肉及大腸癌。

  (1)父母有大腸癌史或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史;

  (2)本人有癌症史或腸息肉史;

  (3)同時具有以下兩項者:慢性便祕、慢性腹瀉、黏性血便、慢性闌尾炎史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