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副主任醫師 王清賢

  身邊有一群朋友往往手冷腳冷容易感冒,大姨媽肚子痛,吃東西不消化,但卻容易上火,眼睛乾澀、喉嚨痛,心情急躁。

  吃涼的怕傷身,吃熱的又要牙疼和長痘痘。到底,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又有什麼法子來緩解呢?

  1、上熱下寒——現代人獨特體質特點

  熬夜、精神壓力大、吹冷氣吃冷飲等不良生活習慣容易耗傷人體丹田的陽氣。然而,陽氣並不會憑空消失,只是變成了火熱之邪,火性炎上,灼燒著人體的上焦,而丹田得不到陽氣的溫暖導致下焦虛寒,逐漸形成了現代人非常獨特的體質特點——上熱下寒。

  通俗來講,上寒下熱就是身體的冷和熱沒有去到該去的地方。具體表現:上焦有熱容易上火,下焦陽氣虛又怕冷。

  2、溫差皆因“水火”不均

  人的氣血一直在迴圈運動,就像陰陽球在不斷轉動。一方面,位於上方的陽氣要轉到下方,溫暖五臟六腑;而位於下方的陰水要轉到上方,以滋潤、灌溉全身。

  當陰陽平衡時,人體自身就不會出現“溫差”。反之,當陽氣不能下潛,陰水又不能滋養上體的話,人就會感到“上熱下寒”。在“上”表現為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煩躁、失眠多夢,在“下”表現為腹部怕冷、容易腹瀉、下肢乏力等。

  3、引火歸元,調平衡

  中醫上,虛火又分為陰虛之火及陽虛之火。虛火也叫龍火,為初生之龍。我們可以將這個初生之龍看作一個搗蛋的小孩,潛於深淵中,以水為家。

  陰虛則水淺,龍無法潛游於淺水中,龍升則帶動虛火上炎,故陰虛火旺。水暖而龍潛,水寒則龍起。所以,下焦(脾腎)陰氣太重,也會使龍不下潛,故成虛火。因此,要糾正“上熱下寒”,關鍵還需“引火歸元”。

  4、如何預防上熱下寒

  長期熬夜是耗傷陰血津液的主要原因,所以即使春節還是儘量少熬夜。因為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助於使陽氣潛藏,陰精積蓄。在養生功法上,調息靜坐,艾灸神闕或湧泉都是「潛陽」的方法。

  (1)站樁、打坐——潛陽氣,降心火

  人在站樁的時候,陽氣會回到人的體內,對身體進行整理修復,針對於失眠、多汗、情緒煩躁以及五臟虛弱的人有很大幫助。

  《黃帝內經》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當人們盤腿打坐時,心已靜,萬慮皆收,自然能保持在恬淡虛無的狀態中,這時人體就能得到自然界真氣的滋養。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盤腿靜坐十來分鐘後會感覺到精神倍增的原因。

  (2)艾灸神闕、湧泉——引火歸元

  肚臍,又名神闕穴,是人體眾多穴位之中唯一看得見、摸得著的穴位,它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五臟六腑相通,是心腎交通、引火歸元的“門戶”。

  “臍者,腎間之動氣也,氣通百脈,布五臟六腑,內走臟腑經絡,使百脈和暢。”   ——彭祖《小續命蒸臍法》

  中醫認為,在臍部貼敷一些氣味辛香的藥物,或用艾灸、熱敷等方式,可以激發經絡之氣,通過四通八達的經絡系統,疏通中焦及全身經絡,使氣血執行無礙,這樣上焦火熱之邪就會被引入下焦,驅散下焦的寒氣。

  湧泉穴位於足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中處。《黃帝內經》: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說的是,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全身四肢各處。因此,適當艾灸湧泉穴可以保健強身,調和陰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