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功能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王學廉

  三叉神經痛是最常見的一種顱神經疾病之一,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女性略多於男性,右側多於左側。該疾病特點是:在頭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域內,發病有驟發、驟停等特點,疼痛感為閃電樣、刀割樣、燒灼樣、頑固性、難以忍受的劇烈性疼痛。說話、洗臉、刷牙或微風拂面,甚至走路時都會導致陣發性劇烈疼痛,疼痛歷時數秒或數分鐘,疼痛呈週期性發作,發作間歇期同正常人一樣。由於該病沒有一種藥物能夠徹底根治,因此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三叉神經痛的病因和治療方法:
  1.三叉神經痛的分類

  三叉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反覆發作的,短暫的劇烈疼痛,無三叉神經損害的體徵,病因尚未完全明瞭,繼發性三叉神經痛指由明確病因造成的三叉神經受損的體徵或其他顱神經損害體徵以及肢體功能障礙。
  2、三叉神經痛的疼痛部位在哪?常發於哪一支?
  第Ⅰ支:上眼瞼、眉、前額等部位第Ⅱ支:下眼瞼、鼻脣溝(鼻翼)、上脣鼻孔下方或口角區、上牙齦、上頜、顎大孔等部位。第Ⅲ支:下脣口角區、下牙齦、耳屏區、舌頜、下頜處等部位。三叉神經痛常發作於單側,可為一側單支受損,也可雙支或三支受損。最多為第Ⅱ支(主要為頰部、上脣、上牙齦)和第Ⅲ支(下脣、下牙齦)同時發作;其次為單獨第Ⅱ支或第Ⅲ支發作;再次為三支同時發作,Ⅰ、Ⅱ支同時發作,單獨第Ⅰ支發作者很少。疼痛可分別發生在左右兩側,雙側很少見。

  3、三叉神經痛的疼痛性質
  三叉神經痛發作前常無先兆,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為陣發性、短暫而極劇烈的疼痛,疼痛性質呈電擊樣、刀割樣、針刺樣、燒灼樣。疼痛由一定的病灶開始,迅速放射至整個受累神經區域,可向枕部或肩部放射,有的可伴有流淚、流涕。由於疼痛劇裂,患者常以手用力搓揉發病部位,以致面板擦傷,增厚,甚至眉毛脫落等。有的患者疼痛發作時,不斷地做吮口脣、咀嚼等多種動作以期緩解疼痛。
  4、哪些人易患三叉神經痛?目前發病率有多高?
  三叉神經痛發病年齡較廣,從10-90歲發病均有報告,近來兒童發病也有所增加,最多為40歲以上中老年人。一般女性多於男性,男女比例為2:3,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三叉神經痛發病率為千分之二左右。(據國內流行病學統計,患病率可高達182.8/10萬人)。
  5.三叉神經痛的發病原因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至今原因不明,目前主要認為是神經血管衝動學說,即顱內三叉神經長期受到臨近血管的壓迫,使神經產生脫髓鞘反應,神經衝動的傳導發生異常,導致陣發性的三叉神經控制的面部疼痛發作。繼發性三叉神經痛一般是由橋小腦角區腫瘤引起。
  三叉神經痛的治療方法:
  1)藥物保守治療:比較常用的包括卡馬西平、奧卡西平。老年人可以服用加巴噴丁或普瑞巴林等。藥物保守治療主要適用於:發病時間比較短,懼怕手術風險及手術相關併發症的患者;另外還有基礎疾病不穩定,高齡難以耐受手術的患者。

  2)經皮穿刺射頻毀損術射頻熱凝毀損,主要是阻滯、損傷三叉神經感覺根,阻斷神經的痛覺傳導。這種治療方法原來存在由於定位不精確而導致易復發的問題,但是現在可以在影像(CT等)引導及神經電生理監測的雙重定位下,可以精確定位到三叉神經的具體分支,選擇性毀損,而且根據患者的要求選擇不同的溫度和時間,不僅提高了治癒率,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副反應的發生。由於創傷非常小,手術風險降低,安全性提高,好多接受不了微血管減壓手術的患者都可以進行該項操作。該種治療方法適用面非常廣,各種年齡段的患者都可以,尤其適合於不能接受開顱手術的高齡患者。
  3)微血管減壓手術:是在手術顯微鏡下將位於走行異常、刺激或壓迫到三叉神經的血管與神經分開,使疼痛症狀得到緩解。有人會在減壓同時聯合三叉神經感覺根切斷,患者毀損區的麻木等副作用十分頑固,無法癒合。該手術主要適合中青年。
  4)伽馬刀治療:伽馬刀主要是通過立體定位,對三叉神經節進行射線定向聚焦治療,緩解疼痛。目前伽馬刀治療的適應症多為別的方法治療效果不理想時的方法。
  5)神經阻滯類手術:三叉神經外周支注射神經毀損性藥物。這種治療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複發率高,由於液體藥物的不可控性可以導致三叉的面部麻木、角膜潰瘍和咀嚼困難等三叉神經功能缺失。此類手術相對風險較小,主要適用於射頻熱凝或其他手術後的補充治療。
  6)中醫主要是鍼灸理療等方法,但是主要適合症狀較輕,病情較短的患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