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外科 副主任醫師 尹海磊

  不少中老年女性患者抱怨自己的腳跟部疼痛,每次起床時腳跟一踩地就會痛得跳起來。但是,走幾步又好一些,可是走時間長了疼痛又會慢慢加重,就連上街買菜都不敢去太遠,她們多數以為是風溼發作,經檢查卻發現她們患上的是“足跖筋膜炎痛”,俗稱“跟痛症”。

  足痛著地: 老年人以為是風溼痛

  腳後跟痛,不敢著地,有的人以為是風溼,有的人以為是痛風。其實,這種情況很可能就是跟痛症。這種疾病是以足跟疼痛為主,在中老年人群中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損傷性疾病。

  為什麼年紀大的人容易發生足跟痛,而活動量大得多的年輕人卻很少發生呢?這主要就是因為人上了年紀以後,足跖筋膜開始發生退行性改變,纖維組織逐漸失去了彈性,當長時間步行時,跟骨的骨膜及周圍纖維組織損傷就容易受傷,並且難以恢復。再加上,老年人的跟骨骨質疏鬆,長途行走或長時間站立勞動常常就會誘發此病。

  一旦發病,足跟底部疼痛,早上起床或坐片刻後起動走路時加重。走幾步後疼痛減輕,白天患者相對比較舒服,到傍晚疼痛逐漸加重。

  拍X光片: 排除應力性骨折

  陳姨56歲,年輕的時候喜歡穿高跟鞋,鞋底都比較硬。現在年紀大了,雖然改穿平底鞋了,卻落下了個跟痛症。盧振和說,經常穿高跟鞋,鞋幫後部與跟骨結節之間反覆摩擦,導致跟骨結節處滑囊發生慢性無菌性炎症,使滑囊增大,囊壁增厚才會發生“跟痛症”。

  醫生給陳姨做了X光檢查,可以看到她跟骨底有骨刺。在跟痛症患者中,有50%的人X線檢查可以在跟骨底見到骨刺。雖然骨刺大小與疼痛不成比例,但多數病人會跟骨骨質疏鬆。

  這個疾病其實很容易根據症狀來診斷,由於人體重量相當大一部分集中在跟骨結節上,所以,跟痛症最常見的症狀是跟骨結節內下面有侷限性壓痛。疼痛的足跟與健康足跟比較,可發現有輕微腫脹及發紅。不過,需要通過X線照片排除應力性骨折,另外,紅外熱像檢查或骨掃描對診斷有一定幫助。

  保護足跟:鵝卵石路少走為妙

  跟痛症的患者很少需要手術來緩解症狀,首先應該選擇保守治療,比如採用鞋墊、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區域性注射臭氧或封閉療法,大部分患者可以緩解疼痛。如果疼痛頑固,可採用足跟肌腱粘連處電針或射頻針鬆解。

  這個疾病關鍵在於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專家指出,儘量減少足部負重,讓足跟部充分休息,少走路,為損傷癒合創造條件。必須行走時,最好在鞋子裡墊上厚軟的足跟墊,一來走路時對足跟的壓迫能有一定的緩衝作用,二來鞋墊的形狀與足跟底部的形狀密切契合,可以增加足底的負重面積,減小對足跟的壓強,減小對足跟的刺激。

  鞋的後跟要寬大、穩定,鞋跟高3釐米左右最為合適。中老年人最好選擇平底行走,不要在坑坑窪窪路面上行走,像鵝卵石路面的健身路徑,對足底的損傷是很大的,這一點尤其要重視。

  Tips:跟痛症的治療方法

  (1)熱水泡腳。老年人預防跟痛症,可以每天晚上臨睡前泡腳20分鐘左右,或將足部放在有加熱作用的電暖氣、電手爐等裝置上,溫熱作用可以改善區域性的微迴圈,對於緩解疼痛很有幫助。

  (2)外用藥物。對中老年人來說是一種方便的治療方法。常用療效較好的外用擦劑有扶他林乳膠劑、正紅花油等。使用外用藥物要注意使用方法。用藥之前,應先用溫水泡腳,然後使用擦劑或膏藥。擦劑塗藥範圍應大於疼痛範圍。用藥後要輕輕按摩一段時間,一是便於藥物滲透,同時也可以增加區域性微迴圈。

  (3)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疼痛嚴重的跟痛症患者可口服消炎止痛藥。這類藥物的作用是抑制區域性炎症反應,促進組織癒合,緩解疼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