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通外科 副主任醫師 鄭秀海

  1、性狀:條狀軟便不粘連。健康的大便多呈條狀軟便,在便池內不粘連,能浮在水面,水衝即淨。糊狀、沒有乾結成塊的大便也屬正常。食物蛋白質高時,大便會偏硬,近似黏土;碳水化合物高時,大便則偏軟或成糊狀。
  2、顏色:黃色或黃褐色。正常大便呈現黃色或黃褐色。攝入奶製品,大便多為淡黃色;吃較多綠色蔬菜時,大便會偏綠;吃肉較多,大便為棕黃色;吃動物血、肝,或服用某些中藥時,大便發黑。

  3、氣味:帶有微臭。由於細菌分解產生的糞臭素等,正常大便是微臭的,愛吃肉的人氣味會重一些,素食者味輕。如果臭得難以忍受,可能有健康問題。刺鼻酸味、燒焦味都可能由消化不良引起;腥味,則可能意味著消化道出血。

  4、數量:“一條便”約100克。健康大便多呈形如香蕉的條狀,每條長度約10~15釐米,重量約100克,每次排2~3條。排便量可因食量、食物種類等發生改變,如膳食纖維攝入較多,排便量會增加。

  5、次數和習慣:排便次數和習慣因人而異,每日一次、晨起排便者居多。每日一次,晨起排便較佳。一般而言,無排便困難及其他不適,1~3天排便一次不算便祕,一天排便不超過3次不算腹瀉。

  6、排便感覺:能在1~2分鐘內自然、通暢地排出,整個時間不超過5分鐘,便後覺得輕鬆,沒有殘留便意,就是正常“暢便”。

  總之,“一天大便1次”比較理想,但不意味著只有這樣才最健康,畢竟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大便次數不是最關鍵的,關鍵的是狀態。如果糞便不是太鬆軟或是太堅硬,每天排便3次到每週3次都屬於正常範圍。也就是說,排便有規律並不意味著每天都應該排便,而是保持穩定一致的習慣。只有在排便頻率發生突然變化時,才應引起注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