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功能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王學廉

  帕金森病是僅次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後第三大危害中老年健康的疾病,隨著患病人群的增多,越來越多受到人們的關注。但病人和家屬只知道診斷上寫著,“帕金森病”,“帕金森綜合症”,以為都是帕金森病,都是一樣的治療。
  然,在門診經常會見到這樣的情況,互不認識的病患都會因為帕金森病而聊上幾句或熟識,開場白多為“你患病幾年了?”,有的患者病程七八年,甚至十多年,可見手抖、走路慢,服藥有效果,精神可,但是有的患者兩三年病情重到無法走路,坐著輪椅,生活無法自理,很多家屬都想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今年75歲的蔣女士,在家屬的陪同下來就診,主訴行走遲緩,動作笨拙,站立不穩,向後倒需攙扶,行走困難,站坐,翻身,穿衣均難以獨自完成,左胳膊疼痛,飲水嗆咳,說話含糊,夜尿多,大便便祕,患者意識清楚。為求進一步治療住院。
  入院做精神量表測試,顯示,患者認知功能減退,空間能力和執行能力極差。頭顱核磁共振成像顯示,右側丘腦軟化灶,雙側側腦室旁及半卵圓中心脫髓鞘,腦萎縮,服用美多巴,森福羅,丁苯酞膠囊,症狀改善不明顯。
  為何蔣女士的帕金森病發展這麼快,這麼重,家屬不明白,其實蔣女士的診斷是帕金森病疊加綜合徵,與原發性帕金森病不一樣。
  帕金森疊加綜合徵,是一組與帕金森病類似的臨床表現,又有其他神經系統病變特徵的神經系統變性疾患。帕金森疊加綜合徵的病因不清,臨床症狀類似帕金森病,但症狀和病變範圍都要比帕金森病廣泛,又稱多系統變性,它包括進行性核上性麻痺、皮質基底節變性、瀰漫性Lewy體病、體位性低血壓綜合徵、紋狀體黑質變性病、橄欖-橋-小腦萎縮症等,其中體位性低血壓綜合徵、橄欖-橋-小腦萎縮症、紋狀體黑質變性病又稱多系統萎縮。

  原發性帕金森病也屬於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主要病理是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引起多巴胺神經遞質的產生量減少而引發一系列肢體運動障礙。什麼原因導致這一病理的改變,目前原因仍不清楚。
  在診斷上,帕金森病診療專家根據患者的病史,病程,臨床症狀及體徵,結合藥物性診斷,原發性帕金森病服用美多巴、安坦等藥物有效。一般的輔助檢查多無異常改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