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液內科 主治醫師 郭軍

  臨床上醫生經常能碰到白細胞減少的患者,第一反應,是不是造血系統出了問題?
  我們都知道像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很多血液系統疾病都會引起白細胞減少,白細胞輕度減少可沒有任何徵兆,但是白細胞重度減少的患者則容易發生感染,乏力、頭暈等常見的。
  但是有些白細胞減少是由於藥物本身導致,往往不是血液系統疾病所致。
  抗腫瘤化療藥物:
  抗腫瘤化療藥物可以非特異性的殺傷白細胞,白細胞減少是用藥中一種常見的毒性反應。除殺傷白細胞外,也能抑制血液中的紅細胞和血小板。
  主要包括烷化劑和抗代謝藥:
  1、烷化劑。氮芥類、乙撐亞胺類、亞硝基脲類和肼類(丙卡巴肼),其中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的有氮芥和環磷醯胺。
  2、抗代謝藥。主要有:甲氨蝶呤、培美曲塞,氟尿嘧啶、卡培他濱、替吉奧、巰嘌呤、阿糖胞苷、吉西他濱等。
  解熱鎮痛抗炎類藥物:
  解熱鎮痛抗炎類藥物,臨床常用的藥物有:乙醯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雙氯芬酸和吲哚美辛等。
  抗菌藥物:
  近年來由於常見病原菌對氯黴素的耐藥性增加及其骨髓抑制等嚴重不良反應,氯黴素的全身給藥在國內外的應用普遍減少。需要注意的是,氯黴素區域性給藥後也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另外,青黴素類、鏈黴素、多黏菌素類、磺胺類、四環素類等也可引起白細胞減少。

  抗結核藥物:
  異煙肼、乙胺丁醇、對氨基水楊酸、利福平等。這些藥物都有可能導致白細胞減少,藥物進入人體內後,人體內產生抗體,當再次用藥時,大量粒細胞被凝集破壞,造成白細胞下降,其中粒細胞下降更為明顯。
  抗甲狀腺藥物:
  丙硫氧嘧啶和甲巰咪唑。可能機制有
  1、藥物毒性反應,藥物抑制骨髓細胞脫氧核糖核酸合成,致粒細胞有絲分裂減少,引起粒細胞減少和缺乏;
  2、免疫反應使粒細胞破壞過多所致,抗甲狀腺藥物進入體內後,導致體內產生抗體,當再次用藥時,大量粒細胞被凝集破壞,造成白細胞下降。
  抗瘧藥物:
  氯喹、伯氨喹、乙胺嘧啶等,這些藥物除了可以治療瘧疾外,也可能抑制骨髓,引起白細胞減少。
  抗驚厥/癲癇藥物
  臨床常用的此類藥物包括苯妥英鈉、卡馬西平、苯巴比妥等,這些藥物都有可能引起白細胞減少。因此在治療中定期監測血常規。
  降血壓藥物:
  1、卡託普利,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臨床上醫生比較重視的是卡託普利引起的咳嗽,卡託普利導致白細胞減少的機率相對較低,造成白細胞減少的主要機制可能與藥物本身的骨髓抑制作用和藥物所誘發的變態反應有關;
  2、甲基多巴,有發生輕度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及血紅蛋白減少伴有或不伴有Coombs試驗陽性。也有報告血小板及白細胞抗體的補體結合試驗陽性、Coombs試驗陽性、抗核抗體陽性。上述這些變化,經停藥後往往均可恢復。

  免疫抑制藥:
  嗎替麥考酚酯通過干擾鳥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使之不能形成DNA,抑制淋巴細胞的活化增殖以達到免疫抑制作用,為器官移植後抗排異反應藥物。但其亦同時損傷人體其他正常細胞的生長,因此,可導致骨髓抑制。
  嗎替麥考酚酯導致骨髓抑制的發生率為7%~35%,包括貧血、白細胞減少及血小板減少,其中以貧血和白細胞減少最常見。
  治療精神障礙藥:
  包括抗精神病藥氯丙嗪、三環類抗抑鬱藥物等。由氯丙嗪引起的白細胞減少一般發生在用藥的前幾周。氯丙嗪引起的這種不良反應比其他作用更強的抗精神藥(如奮乃靜、三氟拉嗪)更為多見。氯丙嗪還可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至缺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