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主任醫師 董繼承

  曾有人說心理諮詢師是一個“垃圾桶”,因為諮詢師要接受帶有各種負性情緒的不同來訪者。由此引出,心理督導就是清理“垃圾桶”的過程。這個比喻雖然比較形象,卻未免失之偏頗。這種說法是把諮詢師放在了一個被動的地位上,實際上經過專業培訓的諮詢師應該扮演的是一個“處理機”的角色。

  諮詢師是幫助來訪者處理他的問題,而不是全盤收容他的一切問題,把他的問題變成諮詢師自己的。同時,諮詢師也要處理好自己的問題,遇到來訪者有與自己相同問題的時候,要清楚哪些問題是來訪者的,哪些問題是自己的,要劃清界限,保護自己的心理空間不被侵犯。並且在諮詢時,諮詢師不要考慮自己的問題,要百分之百為來訪者服務,實現完全“助人”。

  但是,“處理機”不是“萬能機”。“助人自助”是每個諮詢師所向往的,而在實際諮詢中,諮詢師卻總是難免想教育別人,指導別人的問題。很多臨床醫生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別那麼難過!別那麼不開心了!”,而且特別愛說:“沒什麼,別哭啊!”。這很符合東方文化。東方文化本來就認為“七情六慾傷身體”,看到別人難過就勸他別難過,這是一種勸慰。

  可是對於諮詢人員,尤其是心理工作者,這麼說就不合適。因為來訪者來諮詢就是因為這個難過的情緒,讓他不要難過,就有點像叫一個肚子餓而又沒有東西可吃的人別那麼餓一樣,這根本做不到。親人朋友可以這麼說,但如果是專業人員這麼說,來訪者的第一反應就是“你不接受我的情緒”。相反,一句真正的共情語言把他的情緒描述出來,他就有一種放鬆下來、覺得被接受的感覺,接下來的諮詢就會很順暢了。因此,好的“處理機”應該有很好的共情功能。當然,“處理機”也會遇到處理不了的問題,這完全可以轉交給別人來解決。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