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內分泌科 主任醫師 陸菊明

  糖尿病是一種與我們日常飲食習慣息息相關的代謝性疾病,患病人口逐年遞增,部分患者因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治還可能致殘甚至死亡。因此,及早正確又全面的認識糖尿病這一令人聞之色變的“健康殺手”,有助於預防該病的發生或延緩其發展。

  一、糖尿病的發病機制

  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為特徵,並伴有糖、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的代謝性疾病。其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但考慮與遺傳、肥胖、長期攝食過多、感染、體力活動減少、多次妊娠、藥物、精神等因素有關。

  二、糖尿病的分型

  我國目前採用WHO的糖尿病病因學分型體系,將糖尿病分為4大類,具體如下:

  1、1型糖尿病:又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多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也可發生在其他年齡,起病通常較急,多食、多尿、多飲、體重減輕等症狀較明顯。病情起伏波動大,不易控制,易發生酮症酸中毒,需終身注射胰島素治療維持生存;

  2、2型糖尿病:又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多發生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及老年人,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多有糖尿病家族史。疾病初期多為超重或者肥胖體型,病情較緩和,多無明顯臨床症狀,一般不發生酮症酸中毒;

  3、妊娠型糖尿病:是指婦女在孕期發生或發現的糖尿病,表現為妊娠期多飲、多食、多尿,或外陰假絲酵母菌感染。病情較重或血糖控制不良者,不僅易導致流產和早產,還會引起感染,嚴重者可出現酮症酸中毒;

  4、其他型糖尿病:是指除了1型、2型和妊娠型糖尿病以外的各種糖尿病,包括胰腺疾病、內分泌疾病、各種遺傳病伴發的糖尿病以及藥物導致的糖尿病等。

  三、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糖尿病的診斷較為明確,具體如下:

  1、有“三多一少”典型糖尿病症狀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後兩小時血糖≥11.1mmol/L即可診斷;

  2、無症狀者需空腹血糖≥7.0mmol/L和餐後兩小時血糖≥11.1mmol/L才達到診斷標準。

  四、糖尿病的併發症

  1、急性併發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滲綜合徵、乳酸性酸中毒;

  2、慢性併發症:心血管併發症、糖尿病腦血管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糖尿病骨關節病及口腔疾病;

  3、其他併發症:低血糖症、代謝綜合徵、急性和慢性感染等。

  五、糖尿病的常見誤區

  誤區1:糖尿病是吃糖太多引起的嗎?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表明,吃糖太多會得糖尿病,但吃過多的糖會導致血糖升高。糖尿病的發生原因極為複雜,涉及遺傳、感染、基因變異、環境、飲食等因素,至今未被醫學界完整清晰地闡明。因此,不可將糖尿病與吃糖太多簡單地劃等號。

  誤區2:一診斷糖尿病就要打胰島素

  1型糖尿病的確需要終身注射胰島素,而大部分2型糖尿病通過合理飲食、規律鍛鍊和口服藥就能控制住病情。

  誤區3: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水果了

  血糖控制穩定者,可在營養師指導下選擇低升糖指數的水果食用,如蘋果、梨、桔子、西紅柿等,且建議在兩餐之間食用,不宜超過100克。

  誤區4:糖尿病怕血糖高不吃主食

  不吃主食會導致身體消瘦、乏力,同時會導致酮症酸中毒。正確方式應是適當限制總的熱量攝入,主食每餐1.5-2兩,少食多餐,建議選擇粗雜糧搭配為宜。

  誤區5:血糖控制馬上停藥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目前還沒有根治的方法,良好的血糖控制和維持需要長期堅持綜合治療,包括飲食、運動和藥物。因此,血糖達標後一般還應該維持原有的治療,以免血糖水平波動,造成更嚴重的危害。

  參考文獻

  [1]覃澤義, 蘇小妹. 關於糖尿病的分型及研究進展[J]. 中國衛生產業, 2013(19):191-192.

  [2]李靜, 張毅強, 金薩茹拉,等. 糖尿病診斷標準再商榷[J]. 基層醫學論壇, 2018(8):1110-1111.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