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主治醫師 黃茂輝

  登革熱(dengue)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後可導致隱性感染、登革熱、登革出血熱,登革出血熱我國少見。典型的登革熱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驟,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痠痛、部分患者出現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本病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我國廣東、香港、澳門等地是登革熱流行區。由於本病系由伊蚊傳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在新流行區,人群普遍易感,但發病以成人為主,在地方性流行區,發病以兒童為主。
  浪漫的夏季裡,如果被某種昆蟲的“纖纖細口”咬到,有時候會非常麻煩。
  一個可以傳播多種蟲媒傳染病的蚊子,有些人被咬後就有可能罹患某些蟲媒傳染病,有時會造成下一代發生畸形,甚至可引起死亡。
  伊蚊是個大家族,包括埃及伊蚊、白紋伊蚊、東鄉伊蚊、刺擾伊蚊、背點伊蚊、黃色伊蚊、刺螫伊蚊等等,一般能夠傳播疾病的為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其中以埃及伊蚊殺傷力較大。
  對於臨床醫生我們如何進行登革熱診斷呢
  一、診斷原則
  根據患者的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
  二、病例定義
  1、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即為疑似病例:

  (1)有流行病學史(發病前14天內到過登革熱流行區),且具備急性起病,發熱(24h~36h內達39oC~40oC,少數為雙峰熱),較劇烈的頭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關節痛及明顯疲乏等一般臨床症狀。可伴面部、頸部、胸部潮紅,結膜充血。
  (2)無流行病學史,但同時具備上述一般臨床症狀和以下症狀者:
  1)皮疹:於病程第5~7日出現,為多樣性皮疹(麻疹樣皮疹、猩紅熱樣疹、針尖樣出血性皮疹)或“皮島”樣表現等。皮疹分佈於四肢軀幹或頭面部,多有癢感,不脫屑。持續3~5天。
  2)出血傾向(束臂試驗陽性):一般在病程第5~8日面板出現瘀點、瘀斑、紫癜及注射部位出血,牙齦出血、鼻出血等粘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陰道出血等。
  2、臨床診斷病例
  (1)典型登革熱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即可診斷:
  1)有登革熱一般臨床症狀,且有流行病學史,即發病前14天內到過登革熱流行區,或居住、工作場所周圍1個月內出現過登革熱病例,並具備白細胞計數減少和血小板減少(低於100×109/L)者。
  2)無流行病學史,但具備皮疹、出血傾向,且單份血清特異性IgG抗體或IgM抗體陽性者。
  (2)登革出血熱(DHF)
  典型登革熱伴以下臨床症狀之一:出血傾向,明顯的出血表現(消化道大出血,或胸腹腔、顱內出血),肝腫大、胸腹腔積液;且實驗室檢查顯示血小板減少(低於100×109/L)、血液濃縮(血細胞比容較正常水平增加20%以上,或經擴容治療後血細胞比容較基線水平下降20%以上)和低白蛋白血癥者。

  (3)登革熱休克綜合徵(DSS)
  登革出血熱患者出現面板溼冷、煩躁,脈搏細數,低血壓和脈壓小於20mmHg(2.7kPa)及血壓測不到、尿量減少等休克表現者。
  3、實驗室診斷
  具備以下實驗室結果之一的臨床診斷病例:
  (1)從急性期患者血清、腦脊液、血細胞或組織等中分離到登革病毒。
  (2)應用RT-PCR或實時熒光定量PCR檢出登革病毒基因序列。
  (3)從急性期患者血清中檢測到登革病毒NS1抗原
  (4)恢復期血清特異性抗體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