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內科 主任醫師 王蔚虹

  胃鏡檢查報告包括檢查者基本資訊、檢查專案、檢查所見、病理診斷和鏡檢診斷。
  檢查所見:指醫生在胃鏡下所看到的食管、賁門、胃底、胃體、胃角、胃竇、幽門以及十二指腸的變化。
  常見鏡下診斷:未見明顯異常、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球炎、食管癌、胃癌等。
  表示正常的結果:未見明顯異常。如果伴有不適症狀,應由醫生進行進一步檢查。
  表示異常的結果
  1、反流性食管炎:鏡下可見食管黏膜充血、水腫、不光滑、血管紋理不清、可見條狀紅斑,甚至有糜爛、潰瘍,齒狀線也失去正常形狀等,需在醫生指導下應用胃酸抑制藥物,以減輕反流及減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蝕;
  2、慢性淺表性胃炎
  鏡下可見胃黏膜有充血、水腫、條狀紅斑、糜爛、出血、區域性有龜背紋樣改變,黏膜脆性增加,需糾正患者不良飲食習慣,給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應用胃黏膜保護藥物或制酸劑。
  3、慢性萎縮性胃炎
  胃黏膜病變累及腺體,出現腺體萎縮,數目減少,胃黏膜呈灰白色或黃暗灰色,黏膜皺襞變平坦、縮小、顆粒狀不光滑,需戒菸忌酒,飲食宜規律,避免過熱、過咸和辛辣食物,檢測和治療幽門螺桿菌,需遵醫囑定期複查胃鏡。
  4、胃潰瘍
  胃壁組織缺損形成凹陷,呈圓形或卵圓形,表面覆有白色或黃白色苔,潰瘍周圍充血、水腫,邊緣隆起或有周圍黏膜向其集中,確診後需在醫生指導下給予胃黏膜保護藥物,如硫糖鋁、鉍劑等,積極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

  5、十二指腸球炎
  十二指腸球部黏膜不光滑,有瀰漫性小顆粒狀(淋巴濾泡增生)、發紅(充血)、水腫、糜爛等改變,提示十二指腸球炎,需要去除致病因素,如避免進食對胃黏膜有強刺激的飲食及藥品,戒菸忌酒,根除幽門螺桿菌和抑制胃酸分泌。
  6、食管癌
  鏡下可見食管黏膜糜爛、潰瘍、狹窄及腫物形成,中、晚期有明顯的不規則狹窄和充盈缺損,管壁僵硬,確診後首選手術治療,同時配合放化療。
  7、胃癌
  胃癌分型不同,其鏡下表現也不同。如隆起型胃癌鏡下可見黏膜呈息肉狀隆起,表面凹凸不平,顏色是紅色或有糜爛,與周圍正常黏膜無明確分界;平坦型胃癌病變略微突起或低於周圍的黏膜,病變黏膜可呈侷限性或較廣泛發紅、變色或褪色等,確診後需要手術治療,同時配合化療、靶向治療以及其他支援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