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疼痛科 副主任醫師 孫濤

  定義: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初次感染引起水痘,癒合後殘留的病毒潛伏於脊神經後根及顱神經的神經節中,當VZV特異性的細胞免疫下降時,病毒重新復活發生帶狀皰疹。疼痛是帶狀皰疹常見的臨床症狀和後遺症之一。帶狀皰疹相關疼痛包括帶狀皰疹急性期疼痛及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帶狀皰疹後神經痛主要指皰疹癒合後持續超過4周的疼痛。山東省立醫院疼痛科孫濤
  機制:
  帶狀皰疹急性疼痛多認為屬於傷害感受性疼痛,部分伴有神經病理性疼痛。其機制認為其與病毒感染急性發作引發神經組織內的炎症水腫及神經纖維損傷有關。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屬於典型的神經病理性疼痛,其確切的發生機制未完全闡明,多數學者認為PHN並非急性帶狀皰疹的疼痛在時間上的延續。當前研究可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1)周圍機制:主要表現為周圍神經幹炎症以及神經損傷後傳導異常;

(2)中樞機制:與中樞神經異常主要與丘腦對疼痛調節環路的功能改變有關;

(3)與精神因素有關。
  臨床特徵:
  面板感覺異常和不同程度的疼痛是帶狀皰疹最常見的早期症狀。這些症狀可以出現於帶狀皰疹出疹前數天,也可以於出疹時及出疹後發生。疼痛呈單側帶狀分佈,發生於一至兩個相鄰的皮區,不越過軀體中線。疼痛性質多為燒灼痛、刺痛或電擊樣疼痛,常伴有痛覺過敏現象。極少數患者在前驅期後僅有皮區疼痛,而無皮疹,稱為“無疹型帶狀皰疹”。

  診斷:
  準確診斷是非常重要的。依據帶狀皰疹的典型症狀和體徵,可以作出準確的臨床診斷。不對稱皮區的皮疹和簇集的水皰即可診斷為帶狀皰疹。此為其他的診斷要點包括:發病前有全身不適、乏力等前驅症狀;患處有燒灼樣、針刺樣疼痛或面板感覺過敏等;皮疹按神經支配區域分佈;呈單側性、不過軀體中線;病程有自限性,約2-3周,愈後可有色素改變或瘢痕。
  鑑別診斷:
  帶狀皰疹應與單純皰疹及丹毒等相鑑別。伴有疼痛的帶狀皰疹區域性疼痛或面板感覺異常而無皮疹的患者(例如在出疹之前或無疹性帶狀皰疹病例),依據疼痛的部位應與該部位常見疼痛性疾病相鑑別如神經根型頸椎病、腎結石、膽結石、心絞痛、椎間盤突出症等。
  治療:
  帶狀皰疹相關疼痛的治療目標是緩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抗病毒治療
  適用於帶狀皰疹急性期的使用。目前應用的抗病毒藥物包括:阿昔洛韋、伐昔洛韋和泛昔洛韋。這3種藥都是鳥嘌呤腺苷類似物,對病毒有特殊的親和力,但對哺乳動物宿主細胞毒性低。急性期抗病毒類藥的應用,可顯著減輕皰疹急性期面板症狀,縮短皮疹癒合時限,同時可以緩解疼痛程度。
  糖皮質激素療法
  在帶狀皰疹急性發作早期的治療中,系統應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可以抑制炎症過程,縮短急性疼痛的持續時間和皮損癒合時間,但對慢性疼痛(PHN)基本無效。在沒有系統性抗病毒治療時不推薦單獨使用皮質激素。

  疼痛的處理:
  1、帶狀皰疹急性期疼痛處理
  (1)藥物治療:帶狀皰疹急性期疼痛兼有傷害性疼痛及神經病理性疼痛成分。首先可以考慮對乙醯氨基酚及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的應用。在傳統治療藥物效果不佳時,可參照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藥物治療。
  (2)阻滯治療:區域性麻醉藥作皮內注藥或者周圍神經幹、叢阻滯,阻斷痛覺向中樞的傳導,可以緩解大多數帶狀皰疹急性期疼痛,此法應該儘早使用以求達到緩解急性疼痛、預防PHN的發生和緩解其異常疼痛。
  常用的神經阻滯方法有:
  ①星狀神經節阻滯:適用於頭頸、顏面以及上肢發生的帶狀皰疹;
  ② 硬膜外阻滯:適用於胸部、腰部、骶尾部發生的帶狀皰疹,具體穿刺部位以及阻滯範圍應該根據脊神經受損的節段及疼痛部位而定;
  ③ 椎旁神經阻滯:在受損皮區對相應的神經根分別進行阻滯;
  ④ 其他神經幹以及分支阻滯
  (3)物理治療:
  半導體鐳射、氦氖鐳射照射等均可作為帶狀皰疹的輔助治療方法。物理治療能改善血液和淋巴系統迴圈,促進炎症吸收;啟用巨噬細胞,增強其吞噬能力,提高免疫功能;減輕神經炎症,緩解疼痛。
  2、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處理
  (1)藥物治療:帶目前用於治療PHN的藥物主要有抗抑鬱藥、抗驚厥藥、阿片類藥、區域性麻醉藥等。利用循證醫學證據,選擇安全有效的藥物。
  一線藥物:三環類抗抑鬱藥(如阿米替林、氯丙咪嗪、去甲丙咪嗪、丙咪嗪)、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抗癲癇藥加巴噴丁和普瑞巴林;利多卡因貼片或乳膏能減輕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證據較多,可作為一線藥物應用。
  二線藥物:阿片類鎮痛劑:阿片類鎮痛劑如羥考酮、曲馬多、美沙酮、芬太尼、辣椒素軟膏等可能對神經病理性疼痛有效。可作為治療的二線藥物應用。
  三線藥物:此外NMDA受體拮抗劑(如氯胺酮和美沙芬),可樂定、大麻素等可用於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但需要更多的循證醫學證據支援。可考慮作為三線藥物應用。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藥物治療應充分考慮安全性、順應性和經濟性,不同患者的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對藥物的療效不盡相同,必要時可考慮聯合用藥,當前關於藥物的聯合應用的循證醫學證據較少。
  (2)微創神經介入及外科手術治療
  對於一些應用藥物不能控制,或者控制效果不好,患者不能耐受藥物副作用的帶狀皰疹後神痛,可酌情考慮如下技術治療。
  阻滯治療:皰疹後三叉神經痛可考慮性三叉神經阻滯治療;脊神經分佈區域的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可考慮行脊神經阻滯,此為也可考慮行硬膜外持續輸注局麻藥、可樂定或阿片類藥物;脊神經根(幹、叢)介入治療適用於區域性疼痛的治療。可對相應的神經進行介入治療,如頸、胸、腰、骶神經根,臂叢神經、腰叢神經等。一般不宜使用神經毀損治療;交感神經介入治療:適用於持續性燒灼樣的皰疹後神經痛。常用方法有:星狀神經節阻滯,靜脈區域性交感阻滯等。對胸、腰交感神經節及內臟神經叢,可進行物理或化學性毀損或外科手術切斷,以達長期治療效果。
  神經調製技術:對難治的皰疹後神經痛可試用脊髓電刺激治療;對於病情比較複雜且其他治療效果不良時可考慮使用中樞靶控輸注治療,通過植入泵進行鞘內給藥(嗎啡、布比卡因、可樂定、巴氯芬或齊考諾肽)。某些頑固性疼痛可考慮深部腦刺激、運動皮層刺激等治療。
  (3)其他治療
  此外物理治療如超鐳射;心理治療;鍼灸等治療均可作為帶狀皰疹皰疹後神經痛的輔助治療方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