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過度悲觀於事無補,居家隔離者應積極調整心態,採取積極應對策略,一方面密切監護自己身體情況必要時及時就醫,一方面用科學的隔離保護家人和身邊人,為疫情的早日緩解做出積極貢獻。



1.積極調整自我認知,堅定戰勝病毒的信念


人的情緒往往受到認知方式的影響,當壞情緒來臨時,請告訴自己停下來,此時務必避免沉浸在不良情緒中,否則你會陷入到負面的認知和情緒迴圈中難以自拔。


人類的心理防禦機能包括多種應對方式,恐懼和害怕提示我們遇到困難要逃跑,但過度的恐懼和害怕卻不利於問題的解決。面對此次疫情,居家隔離者需讓理性戰勝感性,化被動消極為積極昇華,與其反覆想自己多麼倒黴,不如想想自己尚在觀察期,有能力保護自己、保護他人,即使不幸感染那麼也有極大可能性治癒。


鍾南山院士為德高望重的前輩,他提到:“大家應該主動利用春節抵抗流行病,春節七天假,不走動,不拜年,各自居家隔離,利用簡訊電話拜年,潛伏期大概就七到十四天,疫情就能極大的控制!變不利為有利!”雖然不是一線的白衣戰士,您也通過自我的居家隔離為戰勝疫情貢獻了一份自己積極的力量!


2.居家隔離者應科學認識此次疫情,不信謠、不傳謠


此次疫情發展迅速,但國家應急響應同樣迅速,大量接收網路資訊不僅不利於隔離者的心態調節,反而會因為接受資訊量太大影響心態平衡。因此,居家隔離人員首先應避免過度接收網路資訊。術業有專攻,相信祖國強大的科研能力、醫療能力,心存戰勝病毒的信念,將十分有利於居家觀察時的情緒調節。


3.瞭解情緒與軀體症狀的關係


當人處於較大壓力時,不良情緒往往會轉化為軀體症狀表現出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軀體化症狀”,這類症狀往往包括軀體疼痛、頭暈、發力、食慾不振、腹部不適、乏力等等。居家隔離者尚未確診,此時出現以上表現有極大可能是由於心理壓力過大造成。因此,積極調節心態,一方面會減輕軀體化症狀,一方面有助於自身免疫力提升抗擊病毒侵襲。


4.居家隔離者的日常行為策略


1)保持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


心理健康離不開身體健康,規律的生活作息,健康的飲食,適當的體育鍛煉有利於身心健康。


2)居家過程應充實精神世界,轉移注意


在不外出的情況下,把隔離當作一次短暫的休假來對待。例如,讀書、看電影(避免消極型別)、玩兒不費腦的小遊戲、室內運動(健身操、放鬆冥想、瑜伽等)、洗澡、做家務、網路聊天等。


居家隔離者應正視自身情況,接納自己偶爾出現的不良情緒並積極調適,正常作息,規律生活,積極應對隔離期間的生活。


戰勝疫情,感謝您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內容來源:中國心理衛生協會 北京安定醫院《科普|居家隔離人員的心理自我應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