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頭痛?
頭痛是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是很多疾病的一種表現,也是人體受到傷害刺激後發出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據統計,在人的一生中,80%的人會有頭痛的經歷。頭痛一般是指頭顱上半部(即眉弓、耳廓上部、枕外隆突連線以上部位)的疼痛,有些面痛、頸痛因與頭痛關係密切,有時難與頭痛詳細區分。引起頭痛的原因繁多,頭痛的程度輕重不一,頭痛的病程有長有短,多數為不嚴重的所謂功能性的長期慢性頭痛,這些頭痛病人腦內並無嚴重的器質性病變,它雖不引起嚴重後果,但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另有一些頭痛是致命性疾患引起的,必須高度警惕。
2、頭痛是如何產生的?
頭痛與機體其他部位疼痛的發生過程一樣,多數都是由於致痛因子(物理性、化學性或生物性的因素)作用於頭部疼痛敏感組織內的感受器,經痛覺傳導通路傳導到中樞神經系統進行分析、整合而產生痛覺。當然,心因性(精神)因素所致頭痛純屬於患者的主觀體驗。
顱外各種結構如頭皮、皮下組織、肌肉、骨膜、血管和末梢神經等對疼痛刺激均較敏感。對疼痛敏感的顱內結構主要是硬腦膜、血管和顱神經。但以上結構對疼痛的敏感程度因結構所在部位不同而異。顱骨、腦實質、室管膜、脈絡叢卻對痛覺刺激不敏感。
產生頭痛的主要機理有:
①顱內外動脈的擴張(血管性頭痛);
②顱內痛覺敏感組織被牽引或移位(牽引性頭痛);
③顱內外痛覺敏感組織發生炎症(例如腦膜刺激性頭痛);
④顱外肌肉的收縮(緊張性或肌收縮性頭痛);
⑤傳導痛覺的顱神經和頸神經直接受損或發生炎症(神經炎性頭痛);
⑥五官病變疼痛的擴散(牽涉性頭痛)等。
在發生上述頭痛過程中有致痛的神經介質參與。此外,精神因素也可引起頭痛,可能與疼痛耐受閾值的降低有關。與任何疼痛一樣,頭痛的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同一病人的頭痛也可因當時的身體和精神狀況不同而有所不同。此外,一些疾病中的頭痛,其產生機理也常非單一因素引起。如:高血壓性頭痛既有與血壓直接相關的血管性頭痛,也有與情緒緊張有關的肌收縮性頭痛,而血壓恢復正常後,頭痛能得到緩解。瞭解這些對頭痛的防治有重要意義。
3、頭痛的原因有哪些?
頭痛原因十分繁雜,一般的感冒發燒會引起頭痛,讓人“頭痛”的事會引起頭痛,睡不好覺會有頭痛,腦袋上的器官出了問題,比如青光眼、中耳炎、鼻竇炎都會有頭痛的感覺,當然腦炎、腦膜炎、腦瘤、腦出血等可引起頭痛,而且多較劇烈。有些頭痛不經治療就可緩解,有些頭痛遷延不愈,長期存在,亦無大礙,但有些頭痛往往是嚴重疾病的危險訊號,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危及生命。頭痛分類繁多,各國學者分類不一,一般分為14類,達250多種。
原發性頭痛包括緊張性頭痛、偏頭痛、叢集性頭痛、頸性偏頭痛等,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繼發性頭痛有四類,包括顱內病變引起的頭痛:如腦膜腦炎、出血性腦血管病、缺血性腦血管病、腦瘤、腦膿腫、顱內血腫、囊腫(蛛網膜炎)、腦寄生蟲、低顱壓綜合徵、癲癇性頭痛、顱腦損傷後頭痛等;顱外頭頸部病變引起的頭痛:如枕大神經、眶上神經和耳顳神經痛以及頭頸部面板、肌肉、顱骨、五官等病變引起的頭痛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頭痛:如感染、中毒、高熱、高血壓、各種缺氧狀態(腦供血不足、心肺功能不全、貧血、高原反應)以及低血糖等;神經官能症及精神病引起的頭痛等。
4、如何向醫生訴說頭痛?
雖然頭痛是一個很通俗的名詞,但有時患者反映的症狀可能與實際的含義不同,為了便於醫生對患者病情的瞭解,頭痛患者就診時要清楚地敘述自己的病情,這對醫生的診斷很有幫助,對於醫生來說,詢問病史是診斷不可缺少的手段,在頭痛診斷中尤為重要。尤其有些頭痛患者查體、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均無異常發現,這時病史和病情的敘述就更為重要,如偏頭痛、叢集性頭痛、癲癇性頭痛和癔病性頭痛等,完全依賴病史即可作出診斷,頭痛患者應從頭痛的時間、部位、程度、性質、加重和緩解的因素、伴隨症狀、診治情況等敘述頭痛。
頭痛是什麼時間開始的;什麼時間頭痛最重,如早晨起床還是下午工作後頭痛最重,或者是夜間加重;是持續性頭痛還是陣發性頭痛,如果是陣發性,每次持續多久;什麼部位最痛,指明頭痛部位並說明有無向其它部位放射;頭痛的性質程度怎樣,如刀割樣、燒灼樣、刺痛、跳痛、脹痛、還是爆裂樣痛;頭痛加重和緩解的因素。
同時要提供與頭痛伴發的症狀,也即各種原發病的應有症狀:如有無伴隨引起顱內嚴重病變的噁心、嘔吐、意識障礙、神經系統症狀(肢體無力、麻木、抽搐、視力障礙)等,有無引起頭頸部病變的五官症狀(流淚、鼻阻、流涕)等,有無發熱等全身性疾病的症狀,有無失眠、多夢、多慮、焦慮、恐懼、抑鬱等神經官能症症狀,防止遺漏早期的嚴重病變。
頭痛患者還應提供就診情況,本次發病後曾經到哪家醫院就診、做過何種檢查、結果怎樣、診斷如何、服用什麼藥物或其它治療辦法、效果如何等。
對非初次發病者:還應提供既往頭痛的診斷、治療和療效,以供醫生參考。
在患者因頭痛嚴重而厭煩應答,或因意識障礙而不能詳述頭痛病史時,可有陪伴著代訴或對患者敘述的病史加以補充和核實。
5、醫生有可能對頭痛患者做哪些檢查?
醫生經過詳細的詢問病史後,會對頭痛病人進行仔細的查體,做出一個初步的判斷,這個頭痛病人的頭痛是功能性的還是器質性的?病情輕重如何?是否需要實驗室及/或影像學的進一步檢查,為了確定有無腦瘤、腦血管病、腦炎、腦外傷等嚴重疾病常常需要做顱腦CT檢查,有時還需要做強化顱腦CT,強化顱腦CT是向患者靜脈內注入增強藥物使病變顯得更加清晰,有時需做顱腦磁共振檢查,這些影像學方法是非常先進的,能對90%以上的頭痛病人做出正確的診斷,可見它也不是萬能的,腦電圖檢查對癲癇性頭痛、腦炎、腦瘤的診斷有幫助,經顱多普勒超聲可提供腦血流的情況,腦脊液檢查對腦炎、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疾病具有其它方法無法取代的診斷價值,而且一般情況下是安全的。為了排除頭頸部及全身性疾病醫生可能還會要求病人拍鼻竇片、頸椎片、化驗血常規等。總之,醫生會對不同頭痛患者選擇合理的有針對性的檢查方法。
6、臨床上常見頭痛的表現如何?
(1)緊張性頭痛:頭痛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而緊張性頭痛又是慢性頭痛中最常見的。人們(包括多數醫生)一般稱緊張性頭痛為神經性頭痛。
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為了適應競爭的環境,生活、工作節奏明顯加快,工作及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受頭痛的困擾也顯得更為突出和普遍。緊張性頭痛好發於“白領”階層中的年輕職員及大中學生,尤多見於青中年女性,學生中又以高三學生更為常見。病人常訴說頭部的前面兩側及後部、頸部疼痛,一般為持續性鈍痛,有時病人也訴說頭部有緊箍感或重壓感,也可為痙攣牽扯性頭痛,多為雙側性,持續性,同時還表現為緊張、焦慮、煩燥、頭暈、失眠、記憶力減退、易激動等神經官能症狀,一般地說,頭痛時間常常發生在早晨醒來或起床後不久,隨後會逐漸加重或持續數年不緩解。緊張性頭痛如果不及時治療,將會導致病人身心失衡、失眠加重,甚至精神崩潰。由此而導致休學或放棄工作者不計其數。因此病人必須爭取儘早明確診斷,及時積極治療。
從醫學角度來說,頭頸部的肌肉持續收縮和精神緊張可引起緊張性頭痛,這種緊張性頭痛的“緊張”也可理解為身心緊張,且身心緊張相互影響。頭頸部肌肉收縮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
①心情過分焦慮或憂鬱,並伴隨精神緊張,緊張的工作與學習壓力,長時間的腦力勞動得不到放鬆。
②由五官或頸部肌肉收縮痙攣引起。
③由坐或立位時頭、頸、肩、胛部的姿勢不良引起,肌肉收縮又可引起該部位血流減少,區域性缺血引起頭痛。
(2)偏頭痛:常在青春期發病,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多因勞累、情緒因素、經期等誘發。典型者(眼型偏頭痛)頭痛發作前先有眼部先兆,如閃光、黑朦、霧視、偏盲等,也可有面、舌、肢體麻木等,與顱內血管痙攣有關。約10―20分鐘後,繼以顱外血管擴張,出現一側或雙側劇烈搏動性痛或脹痛,多伴有面色蒼白、肢冷、嗜睡等,並可有情緒和行為等改變,頭痛至高峰後噁心、嘔吐,持續數小時至一天恢復。發作頻率不等。無上述先兆者稱“普通型偏頭痛”,普通型偏頭痛較為常見,發作長者可達數日。少數頭痛反覆發作後出現一過性動眼神經麻痺者稱“眼肌麻痺型偏頭痛”,但發病久後眼肌麻痺不再恢復。有趣的是有些偏頭痛患者無頭痛症狀,但其它表現非常典型,稱為偏頭痛等值症。
(3)顱內病變引起的頭痛:腦膜腦炎、出血性腦血管病、缺血性腦血管病產生的頭痛常伴有神經系統損害體徵,眼底和心臟等有動脈硬化徵象和血脂增高等。顱內腫物及顱內壓增高:包括腦瘤、腦膿腫、顱內血腫、囊腫(蛛網膜炎)、腦寄生蟲等引起的頭痛呈進行性加重,並有神經系統侷限體徵,在咳嗽、用力後因顱壓突增,頭痛加重,並有嘔吐、視乳頭水腫、視網膜出血、精神症狀、癲癇等。以上原因引起的頭痛病情多嚴重,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應高度警惕並及時就診。
(4)其它頭痛:低顱壓頭痛多發生於腰椎穿刺後;癲癇性頭痛多見於青少年及兒童,頭痛呈劇烈搏動性痛或炸裂痛,發作和終止均較突然;顱腦損傷後頭痛早期頭痛與軟組織損傷、腦水腫、顱內出血、血腫、感染等有關,後期的頭痛相當多見,大多為衰弱表現,稱為“外傷性神經症”或“腦外傷後綜合症”,少數頭痛為外傷晚期併發症引起,如顱內血腫、外傷性腦蛛網膜炎、低顱壓綜合徵、自發性氣腦、癲癇性頭痛以及晚發性腦膿腫、腦膜炎等;顱外頭頸部病變引起的頭痛有相應器官損害的症狀;神經官能症是最常見的頭痛原因之一,但必須在排除上述各種器質性疾病並有明確的神經衰弱表現時,方能診斷,頭痛可能與患者對疼痛的耐受閾降低有關,焦慮症頭痛多伴有明顯的焦慮不安表現,抑鬱患者也常有頭痛,抑鬱症狀反被忽略,應高度警惕,癔症的頭痛多部位不定,性質多變,且有其他癔病表現,如發病的情緒因素以及軀體的其他種種不適等,有時也可出現急性頭痛發作,症狀誇張,常號哭、翻滾、呼叫,除有零亂的感覺障礙和雙側腱反射亢進外,體檢及神經系統無其他異常,當詢問病史及查體以吸引其注意力後,頭痛可明顯減輕,暗示治療可迅速痊癒。
7、常見頭痛的治療?
首先,在於積極預防和治療各種原發病。對症治療則可使用除嗎啡類以外的止痛藥物,如各種解熱止痛劑,可根據病情頓服或短期2-3次/d服用,嚴重者可少量服用可待因、顱痛定或二氫埃託啡等。可酌情加用各種鎮靜劑或安定劑,對焦慮煩躁者尤宜。有抑鬱表現者,加用抗抑鬱劑。在治療上,也可針對頭痛發生的機理進行,例如:
①糾正顱內壓:如顱內壓高者給以脫水、利尿劑;低顱壓者,靜脈給以等滲液等。
②收縮擴張的血管:如偏頭痛發作時,及早使用麥角製劑。對非偏頭痛類血管性頭痛,則常用含有咖啡因的複方解熱止痛藥,如APC、索米通、腦清片等以改善血管張力。
③鬆弛收縮的肌肉:適用於肌收縮性頭痛,如按摩、熱療、痛點普魯卡因封閉等,或服用弱效安定劑如安定、安寧等,既有助鬆弛肌肉,也有助於解除精神緊張。
④封閉罹患的顱表神經:用於顱表神經痛。
⑤“更新”病變的腦脊液:如蛛網膜下腔出血後的劇烈頭痛,可在病情平穩後顱壓不高的情況下,酌情放出血性腦脊液5~10ml,或再注入等量氧氣,以促使腦脊液的吸收“更新”,常可使頭痛迅速緩解。此法也適用於漿液性腦膜炎的頭痛。
以下再介紹緊張性頭痛的具體防治方法:
首先要預防緊張性頭痛,患者要密切配合醫生來尋找病因,當然這可能涉及醫學、生物、心理、倫理、社會等多方面因素。只有真正找到了病因,才能從心理上、情緒上找出對策,這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治“本”的方法。產生緊張性頭痛的原因常有特殊的外部原因,也有自身原因,大多數是由於工作環境、人際關係、社會競爭、婚姻家庭以及生活瑣事等引起,必須正確區分,不同對待,正確對待和解決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矛盾,盡最大努力避免情緒緊張、焦慮、急躁等引起的緊張性頭痛。除了注意自己心理調整之外,還可以從環境和生理的角度來調整人體,以減輕頭痛發作。注意預防和矯正各種不良姿勢,避免引起頭頸和肩背部肌肉的持續性收縮,比如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等。每天注意自身的調節。早晨或晚上入睡前洗個溫水澡,在新鮮空氣中散散步或小步跑,頸部和背部的熱敷,對頭皮、頸部肌肉進行輕柔的按摩,用手指壓迫穴位等,這些方法可以讓患者自己親身體會到,自身的放鬆,可以減輕區域性肌肉的痙攣、收縮,從而減輕頭痛。放鬆訓練是預防緊張性頭痛的最常用及最有效的方法。
治療緊張性頭痛可採取常規治療:如鍼灸、按摩、熱敷、電興奮療法。因頸椎增生或損傷引起者應加頸椎牽引,並加用頸託以鞏固牽引療效。曲光不正引起的頭痛應矯正視力,或做眼部保健操。可進行放鬆訓練:由於頭頸部的肌肉持續收縮是引起緊張性頭痛的直接原因,只要頭頸部肌肉收縮得到緩解,肌肉得到完全放鬆,就可以徹底治癒緊張性頭痛。放鬆療法作為藥物治療的輔助療法,是通過主觀想象和客觀措施,使人達到肌肉鬆弛精神安定減輕焦慮的治療方法。放鬆訓練作為一種減輕焦慮的心理行為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明顯的緩解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緊張性頭痛。大家知道,精神焦慮、神經興奮等因素可引起的頭皮及頸背部肌肉痙攣而造成頭皮緊縮感而產生頭痛、頭暈,緊張或情緒刺激可加重,伴焦慮、煩躁、心慌、多汗、頸背痛、耳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症狀,其發病機理就是焦慮―肌肉痙攣,這兩種因素互為因果,久之造成惡性迴圈:焦慮―痙攣―頭痛―失眠。其治療就是根據其發病機理:抑制焦慮―緩解痙攣。也可給予如前所述的止痛劑、鎮靜劑、抗抑鬱、抗焦慮等藥物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