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外科 副主任醫師 高樹波

  便血是指排便時有血自肛門排出體外。排出的血可呈鮮紅色、暗紅色、柏油色,出血方式有大便時或排便後肛門滴血、噴血、大便表面帶血、便後手紙被血沾染等,有時血與大便,膿、粘液混合在一起。不過常見的是大便帶血或便後滴血.血量可多可少。便血的顏色取決於消化道出血部位的高低。食管、胃、十二指腸等上消化道及肝、膽道、胰腺出血時排出的多為黑色或者柏油樣黑便。小腸、結腸、直腸、肛管等下消化道出血時多為鮮紅色的血便。然而二者均可有例外。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如伴有腸蠕動加速時,可排出鮮紅的血便而不呈黑便。小腸出血時,如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可呈黑色血便:當小腸出血量多,排出較快時,大便呈暗紅色甚至呈鮮紅色的稀便。結腸與直腸出血時,由於血液停留於腸內時間較短.往住排出鮮紅色的血便。

  那麼哪些疾病可以導致便血,具體有什麼表現,需要我們提高警惕呢?

  便血最常見的原因是痔瘡。中國有句俗話稱“十人九痔”,尤其是男性老人患痔瘡更為常見。痔瘡按發生部位不同,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三種。引發痔瘡的原因是由於重力和臟器的壓迫,靜脈血液因受阻不易迴流,形成血栓淤積。久站、久坐、久蹲、便祕、過量飲酒和吃辛辣食物均可引起發病。痔瘡出血一般為間歇性,多在排大便後滴鮮紅色血,或手紙上有血跡,血不與大便混合且常無疼痛,改善飲食或者休息後常可自行緩解。肛裂也可排鮮血大便,但常伴有排便時“破裂感”及肛門週期性疼痛。

  其次是結、直腸腫瘤,尤其是直腸癌,也是便血的常見原因之一。它表現為大便帶暗紅色血,或膿血粘液性大便,血常與大便混合,同時還有下腹墜脹、裡急後重、排便習慣、大便性狀改變等排便不適症狀及消瘦、營養不良、體重減輕等全身不適症狀。值得警惕的是老年人痔瘡與直腸癌可能同時存在,一般人總是把便血當作是痔瘡發作。由於這種誤解,許多人一有便血往往自己用點治療痔瘡的藥物,從而延誤了發現真正的病情,已經證實即已是中晚期,錯失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凡考慮為痔瘡出血者,應進一步檢查,及時排除直腸癌的可能性,不然則容易發生誤診或漏診。

  直腸息肉、乙狀結腸息肉指直腸或乙狀結腸黏膜表面向腸腔隆起病變。便後有鮮血或暗紅色血液染於大便之外,直腸息肉偶伴有息肉脫出。此病易惡變,明確診斷後應及早採取內鏡下高頻電刀或其他術式切除息肉,防止癌變。

  還有就是結腸炎、克隆氏病等大腸炎性疾病的便血,往往是粘液血便,常有腹痛、腹瀉等表現。

  另外,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均可引起便血,小腸疾病等並不多見的原因也可導致便血。

  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預防便血呢?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多食果蔬類食品軟化糞便,儘量避免久站、久坐、久蹲,避免過量飲酒和吃辛辣食物,多飲水,多食膳食纖維,保持大便通暢,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及排便習慣。

  出現便血不要過度緊張,要及早到醫院肛腸科就診,一般由專科醫生通過詢問病史、直腸指診、直腸鏡、結腸鏡和病理檢查等均能找出出血的原因,作出正確的診斷,並提供專業的建議,給你選擇恰當的防治措施,不能因為僥倖或思想麻痺而放棄就醫,任由病情發展,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