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內科 副主任醫師 林明寬

  抗生素與心律失常
  抗生素是一類用於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的藥物,臨床廣泛用於預防和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研究表明抗生素具有一些胃腸道反應、肝、腎損害等副作用。近年研究發現有些抗生素具有嚴重心臟副作用,尤其是能導致惡性心律失常--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Tdp)。
  一、致心律失常抗生素藥物分類
  1、大環內酯類:主要包括紅黴素、克拉黴素、阿奇黴素等,此類藥物致心律失常包括竇性心動過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傳導阻滯、尖端扭轉性室速、QT間期延長等。
  2、頭孢菌素類:代表藥物頭孢拉定、頭孢哌酮等。
  3、喹諾酮類: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等。主要引起QT間期延長、房室傳導阻滯、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
  4、抗真菌類:這類藥物主要表現QT間期延長、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等,主要集中在氟康唑、伊曲康唑和酮康唑。
  5、抗瘧藥物:噴他脒、奎寧、氯喹等藥物可引起QT間期延長和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的發生。
  二、抗生素誘發心律失常的風險因素
  1、先天的因素:如性別、年齡、先天性心臟病等;一項研究顯示,藥物引起的心律失常中66.7%為女性。年齡也是一個危險因素,同時年齡常與結構性心臟病、藥物互動作用、藥物清除率下降也有相關性,因此老年患者發生率顯著增高

  2、後天的因素:抗生素、精神類藥物、胺碘酮是最常見的互動作用藥物。儘管胺碘酮本身發生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是極其罕見,但常見的報道是抗生素合用胺碘酮時易出現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這些互動作用也能通過抑制藥物代謝、或者通過藥效互動作用加強藥物與離子通道結合,或者兩者兼備。
  三、抗生素誘發心律失常的可能機制
  幾乎所有QT間期延長的藥物均是通過阻滯快啟用的延遲整流鉀電流(rapidlyactivateddelayedrectifierpotassiumcurrent,IKr)使心臟復極時程延長,從而發揮作用。可見,IKr在心臟動作電位復極化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鉀離子通道阻滯可以導致心肌細胞復極化延長,動作電位彌散,從而誘發心律失常。而氟喹諾酮類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致心律失常正是通過阻滯這一通道使動作電位3相延長,除極後早復極,復極彌散,引起QT間期延長,從而導致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
  四、預防與治療
  1、在使用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的藥物之前,應充分了解各種藥物的作用特點、對血液動力學的影響以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評價患者是否合併心臟病、心功能狀態、肝腎功能狀態及年齡、性別;注意個體化用藥原則;用藥前儘可能糾正易發心律失常的危險因素如心肌缺血、低血壓、心功能不全、電解質紊亂(尤其是低鉀)及酸中毒等;聯合用藥時應注意藥物之間的不良作用。

  2、一旦發生心律失常應立即停止應用該藥,給予心電監護,糾正電解質紊亂。對於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採取糾正血液動力學紊亂,維持生命體徵穩定的措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