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經作為內分泌疾病中較複雜的一種,無論是診斷還是治療都需要醫生詳細瞭解病史,全面仔細的評估。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閉經的診斷與治療。
臨床工作中,遇到因閉經就診的患者,確定原發或繼發性閉經之後,應首先排除生理性閉經,如妊娠期、哺乳期、絕經期、避孕藥以及外源性雄激素的使用。病理性閉經的主要病因包括流出道異常、卵巢、垂體、下丘腦以及其他內分泌腺功能紊亂。針對病史資料進行分析(表1),結合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重視甲狀腺、身高、體重、第二性徵的發育、多毛症、痤瘡、髮際、血壓以及盆腔檢查中子宮、陰道、處女膜等發育情況;檢查包括血常規、性激素、甲狀腺功能等(表2),特別是頭顱核磁共振和盆腔超聲。
解剖學異常
米勒管發育不全綜合徵--染色體核型正常,主要表現為始基子宮或無子宮、無陰道,乳房發育正常;處女膜閉鎖及陰道橫隔(常伴月經血累積的急性盆腔痛)。
――建議外科手術治療。
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徵--乳房常正常,陰毛腋毛稀少,存在男性生殖器,血清雄激素水平在男性範圍,染色體核型為46XY。
――建議睪丸切除避免惡變。
宮腔粘連--月經量減少,嚴重者伴腹痛。
――治療行宮腔鏡下粘連分解術。
原發性卵巢功能減退
卵巢早衰:促卵泡生成素處於絕經期範圍,在40歲之前出現閉經或月經稀發,發病率約1%,其中90%由後天因素引起的,如輻射、放療、自身免疫過程等也可引起不孕。
――建議激素替代療法來減少骨質疏鬆、缺血性心臟病和更年期症狀的發生,並結合運動和補鈣。
特納綜合徵:染色體核型為45X或其變體,特殊表型有蹼狀頸、低髮際線、心臟缺陷、淋巴水腫等。有些患者僅出現身材矮小,其卵巢功能的缺陷是可變化的(甚至有可能生育)。
――採用激素替代和生長激素來治療。此類患者需注意篩查其是否有主動脈狹窄、腎臟畸形,聽力下降或甲狀腺功能減退。
下丘腦因素
功能性下丘腦閉經常繼發於體重丟失,過度鍛鍊,精神緊張、飲食失調或吸收不良綜合徵等,出現低雌激素、低促性腺激素水平,但無器質性疾病。
――治療上需尋找誘因,糾正能量的失衡,並評估骨密度及補充鈣和維生素D。糾正後月經可恢復,骨質疏鬆也隨之逐漸逆轉。目前研究也證實瘦素治療功能性下丘腦閉經的有效性。
血清泌乳素水平
升高常因為藥物作用、垂體腺瘤、甲狀腺功能減退或下丘腦的抑制受損。
――常規建議行垂體核磁共振(MRI),如果已明確是藥物影響或PRL<100ng/mL時,可不做MRI。發現泌乳素瘤時,使用多巴胺激動劑治療,嚴重者考慮手術切除。
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
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損傷或腦垂體的自身免疫破壞均可導致閉經。注意區別原發性青春期推遲與功能性下丘腦閉經,兩者均為低促性腺激素性腺機能減退,前者為第二性徵缺乏,後者常為繼發性閉經。也應考慮下丘腦先天性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缺乏,比如嗅覺缺失綜合徵。
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
為多因素內分泌疾病,主要特點為高雄激素,多囊卵巢和不排卵。其雄激素水平一般不大於正常上限的2倍,當太高時需考慮其他原因。此類患者需檢查空腹血糖和胰島素釋放試驗,長期不排卵將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建議患者積極治療並指導助孕。一線治療為控制體重和加強鍛鍊,藥物上使用低劑量避孕藥來調節月經和降低雄激素,另外二甲雙胍可改善胰島素抵抗和排卵。
妊娠和避孕
閉經首先應排除妊娠,腹痛時應排除異位妊娠,值得注意的是長週期避孕藥如左炔諾酮宮內緩釋系統(曼月樂)等也可引起閉經。
甲狀腺和腎上腺疾病
嚴重甲狀腺功能亢進很可能引起閉經;遲髮型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雄激素分泌性腫瘤、庫欣綜合徵等應區別於PCOS的高雄性閉經。雄激素水平有意義的升高或症狀的迅速出現需考慮腎上腺或卵巢腫瘤。庫欣綜合徵引起的皮質醇增多很少會導致閉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